打好“压、保、控、调”组合拳 千方百计做好财政收支平衡

时间:2020-08-21 17:15 北京市财政局
【字体: 打印本页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市财政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切实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压”、“保”、“控”、“调”等多种举措,各项财政支出做到精打细算,以“政府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

  一、“压”:着力压减非必要支出,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奠定财力基础

  严把预算支出关口,通过一揽子措施腾出资金保障重点支出事项,可压尽压、应压尽压。一是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资金。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在编制2020年年初预算时,合理界定重点、刚性和一般性支出边界,强化对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核,大幅压减差旅、会议、委托业务费等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急需项目支出80亿元;在全市预算“零增长”的基础上,市级支出安排下降1.4%。二是从严从紧安排“三公”经费。进一步强化对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核,分类下调公车运行维护费定额标准,对无实质内容的公务出国活动一律不安排预算,严格控制赴有关“热门”国家和热点旅游城市的访问团组。2020年,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进一步下降6.7%。三是及时收回资金。将原本已安排的预算支出,但受疫情影响可暂缓实施或不再开展的项目资金及时回收,减少资金沉淀,统一收回统筹。

  二、“保”:着力保障重点事项支出,优化财政资金配置

  把“六保”摆在财政支出的首要位置,优先足额给予保障,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统筹资金用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一是全力做好全市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等资金保障。在压减资金80亿元统筹用于打好“三大攻坚战”、冬奥会筹办、“四个中心”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池,调整优化部门预算资金30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二是加大对重点区倾斜支持。第一时间将338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下达各区,向投资建设任务重和受疫情影响大的区倾斜,支持各区对冲疫情影响,加快复产复工、拉动社会投资,基本设施建设项目支出占已下达总数的6成以上。三是支持各区兜牢“三保”底线。加快市对区转移支付下达进度,增设应对疫情帮扶企业转移支付,下达率超上年同期7个百分点。

  三、“控”:着力深化成本控制,调整优化预算管理方式

  深入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改革,推动各区各部门更加重视谋事理财,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成本管控机制建设。在全国率先形成“部门职责—保障范围—行业标准—投入成本—工作数量—施政结果—绩效考核”绩效闭环管理,对项目预算进行全成本核算。2020年预算编制压缩项目成本达8.6%,继续在公用事业、转移支付、行政运行等重点领域推进成本管控机制,积极推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大事前绩效评估和事后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市级重点项目和新出台重大政策的事前绩效结果作为安排预算的必要条件,并依据绩效目标做好运行监控,按评价项目得分调整项目预算,把优先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强化预算安排与执行挂钩机制。将部门预算历年执行情况和预算安排挂钩,对于连续三年11月底部门预算累计支出进度低于时间进度的部门,原则上同比例核减部门项目预算总规模;对于单个项目年度结余资金超过原项目预算(含追加经费)50%的,原则上次年不再安排该项目预算。四是严控新增资产购置费用。原则上两年内不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标准;除按全市统一部署更新购置办公设备和软件外,各单位自行购置办公类家具、设备等资产的原则上不安排追加预算。

  四、“调”:着力调整盘活资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主动挖潜、多管齐下,通过盘活存量资金资产、继续清理结转结余资金等措施,缓解财政收支压力。一是有效盘活存量资金。对于净结余资金、采购结余资金,要求各单位在一个月内交回财政部门。对于按原用途无法继续使用的项目资金,要求各单位及时交回,减少资金沉淀。对于年初批复部门的预算资金、在年底前未支出部分,统一收回国库统筹安排,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二是积极调整盘活低效运转资产。在梳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闲置资产情况的基础上,强化政府资产内部调剂调拨,将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低效运转、闲置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实行集中管理、统筹调剂。截至6月,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收入9.59亿元。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