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8月2日,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开启,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80支代表队、310名中学生陆续抵达北京市十一学校,在这里展开一场关于智能与创新的精彩对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期八天的活动安排都有哪些。
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精彩活动安排
核心模块
AI挑战与人机共创
本届活动设置“团队挑战”与“个人挑战”两大核心模块,全面考察全球青少年的AI应用与创新能力,团队挑战——“未来工厂”的仿真与实机考验,团队挑战以“未来工厂”为主题由银河通用机器人(Galbot)提供独家技术支持,采用“仿真-实机一体化”的形式开展,挑战分为两个阶段:
仿真开发阶段
(8月4日13:00—18:00)
学生团队在仿真工厂环境中进行任务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等全流程开发。
实机验证阶段
(8月6日16:30—18:00)
排名前十的团队将优化后的代码部署至Galbot实体机器人,在未来工厂模拟实景中完成实际操作任务,全面验证方案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该挑战首创中学生AI实机部署挑战,通过三大维度实现能力考察:一是要求将AI算法部署于工业级机器人完成真实任务,综合检验算法设计与动手实践能力;二是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从编程开发到现场调试的全流程工程实践,强化协同创新素养;三是所有任务均源自真实工厂需求,着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Galbot工业场景工作示意图
个人挑战——多维度考察AI核心技术能力,个人挑战分为“线上预热”与“现场实战”两部分,由深势科技玻尔科研空间站提供活动平台支持。
个人挑战平台:深势科技玻尔科研空间站界面
线上预热
(活动前一个月开放)
作为预热学习环节,选手需独立完成3道练习题目(不计入成绩),熟悉活动平台、任务风格与解题流程。
现场实战
(8月5日至6日)
选手在两天内,每天完成6小时、共计6题的实战任务。题目涵盖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等AI核心方向,由全球知名高校及互联网企业提供,经IOAI科学委员会评审确定最终版本。任务旨在深度考察选手对AI关键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部分题目涉及人工智能底层原理)。选手可使用组委会统一配置的大语言模型作为辅助工具。
科技与文化融合
跨越国界的探索与交流
为期8天的IOAI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盛会,更是一次融合科技探索与文化体验的深度交流。活动期间,主办方精心策划了科技参访与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旨在深化与会者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同时以文化为桥梁,促进年轻一代的思想碰撞与合作。
科技探索:洞察前沿技术与产业实践
8月3日,选手将参访中关村展示中心、知名科技企业及高校,感受海淀创新活力,了解AI技术在各领域的最新应用。同期还将组织“人工智能+教育”交流会,邀请各国领队及观察员进行深入探讨。
8月8日上午将举办“校企沟通洽谈会”,邀请拥有成熟AI解决方案的企业和高校展示成果,助力海淀企业“走出去”,吸引全球优秀青少年来华发展。
文化体验:感知古都风韵与东方文化
在科技切磋与交流之余,选手们将探访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漫步颐和园,领略古都风采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粹。主办方还精心安排了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通过动手实践,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盛会开始前带你提前“探馆”,IOAI——由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家联合发起,是国际科学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活动秉承国际奥林匹克传统,建立了严谨的学术机制,具备高度的国际公信力。
为确保活动尽善尽美,工作人员进行了严谨细致的策划与筹备工作。
场地筹备
从体育馆到 “未来工厂”的科技蜕变
签到台旁,科大讯飞的机械臂已就位,等待着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勾勒出“梅兰竹菊”等中国文化符号;大厅右侧的“Galbot智能超市”内,银河通用机器人正进行货品抓取测试,活动期间它将承担零售任务。
体育馆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共2100平方米的羽毛球馆和篮球馆经过改造,320台电脑整齐排列,构成了个人挑战的场地。
过去十天里,工程师们完成了有线网络布设和设备调试,确保每个机位都能稳定接入深势科技的玻尔平台,使用火山引擎提供的同等算力开展算法设计。
80间教室被改造成了团队挑战的“未来工厂”。每间教室里摆放着2台笔记本电脑,供4人团队协作完成机器人仿真编程。教室门口贴着各国及地区的名称。走进教室,可以看到老师的办公桌就设在教室内一角。“我们希望呈现最真实的教室场景,让全世界的青少年都能看到我们学生的日常学习环境。”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师们在教室里办公,这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
在远翥楼四层,蓝色围挡搭建起了五个特殊的测试区。这里将成为前十强队伍进行实机挑战的场地。记者看到,一台Galbot G1工业级机器人正在测试区域内进行最后的调试,另外四台机器人则在旁边静静等待。这些由银河通用机器人提供的设备,将迎接来自全球的优秀中学生团队,让他们把仿真环境中的代码部署到实体机器人,完成高精度任务。
“这种‘仿真-实机一体化’的青少年竞技模式是本届IOAI的一大创新。”一位工程师轻触机械臂的力控传感器介绍道,“从算法设计到工程落地的全流程挑战,是本届活动的核心技术亮点。”
为保障竞技的公平性与包容性,本届活动首次设置了GAITE(全球AI人才赋能计划)模块,并专门配备机房,欢迎来自尚未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国家和地区的选手积极参与。
此外,配备封闭网络的机房以及试卷复印室也已全面就绪,供各代表队领队翻译题目使用,同时切实保障题目的安全与保密。
后勤保障
从舌尖到住宿的“海淀温度”
来到食堂,四处也是一派忙碌景象。“这是我们特意准备的中式剪纸装饰,”IOAI后勤组的老师一边摆放餐桌上的装饰品一边介绍,“希望能让各国选手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温暖。”
66名身着统一制服的餐饮服务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参与过冬奥会及各大国际会议的厨师团队。
前期,主办方已全面统计就餐者的个性化饮食需求,科学优化菜单,严格划分清真、素食等专区,所有菜品均详细标注食材信息。后勤组的老师介绍道:“为充分展现中国美食的魅力,我们特别准备了包括北京烤鸭、陕西油泼面在内的数十种地方特色美食。同时,针对清真、素食等饮食习惯,以及糖尿病、低糖低脂等特殊需求,我们将提供定制化餐食服务,力求让全球参会者吃得舒心、放心。”
“在IOAI期间,宿舍的标准四人间将作为双人间使用,用于接待来自全球的青少年选手,”宿舍管理员老师推开一间刚整理好的房间介绍道。记者注意到,每间宿舍都配备了全新的床上用品,并贴有中英文对照的温馨提示卡。宿管老师补充说,“每层都设有洗衣房和24小时开放的自习室。”
在医务室,校医刘老师正在对急救药品和设备进行细致检查,确保所有物品性能完好、即取即用。筹备阶段,主办方已向所有选手发放健康问卷,全面了解选手的健康状况、用药需求及过敏史,并完善了用药知情同意机制。刘老师介绍,驻场医疗服务中心配备接诊、处置、观察和隔离功能,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同时,在永定路社区的大力支持下,活动配备了医疗专家,统筹全程医疗应急工作。
为应对突发状况,主办方制定了医疗应急预案,成立指挥小组,并联合多家医院开通绿色救治通道,涵盖内科、外科、骨科等,明确接诊范围和协作机制,全力保障选手健康安全。
“250余名志愿者已完成专业培训,由70余名大学生和180名中学生组成,其中包括8名来自海淀多语联盟的小语种志愿者。”志愿者团队负责老师介绍,志愿者们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将为80支代表队提供全程服务。
校园入口处,迎面而立的IOAI主背景板格外醒目,道路两旁的道旗随风飘扬,都在宣告着这场汇聚全球AI少年的盛会已近在眼前。食堂里,工作人员正精心营造温馨的用餐氛围;宿舍区清洁、物资配备与双语标识布置已进入最终完善阶段。
“从餐饮到住宿,从场地筹备到志愿服务、医疗保障,我们力求在每个细节做到全力以赴,期待一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AI盛会。”活动筹备组负责人说。
心动不如行动,更多精彩内容,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图片直播
海淀教育将为您持续推送后续的活动内容,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