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直击幕后!原来IOAI还有这些故事……

时间:2025-08-05 09:54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8月4日,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正式开幕。从61个国家和地区赶来的中学生们踏入校园的一刻起,关于“保障”的故事就悄然展开。

吃住医行,每个细节都不是“附属”,而是这场科技盛会得以顺利进行的根基。无数身影活跃在看不见的地方,支撑起每一位来宾的安心、每一项日程的有序。

志愿服务篇

清晨8点,十一学校西门人流如织。一群身穿蓝马甲的学生在会场入口、走廊拐角、各楼层间穿梭忙碌——他们是这次IOAI最年轻的“工作人员”。

他们就是重大活动中总不可或缺的角色——志愿者。和其他活动不同,此次活动的志愿者全部来自学生群体:70名大学生、200余名中学生。其中,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承担接送机和考务任务。随队陪同、现场引导等工作则由中学生志愿者完成。

熊林岚是十一学校2025届的毕业生,也是匈牙利代表队的随队志愿者。刚结束高考的她,选择将这个暑假交给一场国际盛会。由于中国和匈牙利都不是英语母语的国家,为克服说英语时的口音问题,她和匈牙利的同学们会使用手机备忘录把想说的英文打出来,从而顺畅地交流。

能来参加这个活动特别荣幸,很多同学和我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让这个暑假更有意义。

阿尔巴尼亚的随队志愿者胡佳宝同学则利用翻译软件,慢慢找到了沟通的节奏。

正在开幕式现场维持秩序的武和文同学提到,很多国家代表喜欢在大厅交流、聚集,这给大厅志愿者的疏导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只要态度诚恳、表达清晰,“大家都很配合”。

语言不再是障碍,真正的挑战是文化。

“所有志愿者都经过严格培训:外事礼仪、跨文化沟通、突发应对……”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刘佳琪介绍说,“他们或许不够成熟,但足够专业,也足够真诚。”

住宿篇

一路顺着指示牌指引,在操场东北角,我们来到了男生公寓楼。一进楼道,明亮的灯光、全新的地毯、中英文双语标识等就映入眼帘。

学生生活管理学院院长黄恕表示,在筹备过程中,他们首要的目标是让公寓变得国际化。为此,他们把公寓内所有场所、设施、房间等的标识都做了中英文的更换,在每一条楼道、叉路口等都做了专门的中英文引导,还把住宿注意事项整理成中英双语的入住须知,帮助同学们尽快熟悉环境,并用好楼内的各种资源。

住宿楼内各种生活设施及学习场所一应俱全:24小时开放的自习室、健身房、饮水机、洗衣房、吹风机、社交区等,几乎能覆盖同学们的各种日常需求。

“活动开始后,我们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洗衣机的数量,新配备了挂烫机,还为男女同队的队员协调了图书馆一层作为集中学习讨论的地方。我们也在自习室等地方配备了值班教师,确保能及时回应学生们的需求。”黄恕说。

在楼下值班的于嘉俊,是十一学校国际部的高一新生。他的任务是晚间值守、登记回宿、帮助选手解决小问题。“有一次,一位外国选手过敏,我帮他联系了校医。后来他病情缓解,还专门跑来谢谢我。”这几天,他已经悄悄帮了不少人。

用餐篇

与此同时,隔壁的食堂也热火朝天地运转着。时间刚过10:30,这里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

66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已准备就绪。主厨们来自曾服务冬奥的团队,菜单包含中餐、东南亚、欧洲风味,还有专门的清真与素食区。

“我们不仅要让大家吃饱吃好,更希望他们在众多选择中既找到归属感,又在中餐中发现别样的体验。”食堂主管窦玉颖说。

前期,团队全面统计了参会者的个性化饮食需求,科学优化菜单,细致划分区域,所有菜品都明确标注食材信息。针对特殊饮食习惯,还提供了定制化服务。

为了让外国选手更好地感受中国美食与文化,食堂特别准备了北京烤鸭、陕西油泼面、水饺等多种地方特色菜肴。每张餐桌上还摆放着精致的剪纸装饰,“这是我们特意准备的中式剪纸装饰,”窦玉颖介绍道,“希望能让各国选手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温暖。”

医疗保障篇

在选手宿舍楼南侧,学校医务室的灯24小时不熄。走进医务室,十一学校校医主管刘容和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王玎羽正在研究各国学生的健康问卷情况。

筹备期间,主办方已向所有选手发放健康问卷,全面了解选手的健康状况、用药需求及过敏史,并完善了用药知情同意机制。活动期间共有6名医生驻守,包括5位校医与来自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支援医生。医务室具备接诊、观察、隔离等功能,活动现场也安排随行校医,全时待命。

“我们开通了绿色就诊通道,任何突发情况,都能快速响应、迅速转运。”刘容说。

王玎羽则介绍,急诊科24小时设岗,所有防疫物资和应急机制早已备好。

我们就是这场活动的医疗后盾。

IOAI是一场聚焦人工智能的少年竞技场,但也是一场关于协作、理解与支持的长跑。

它的精彩不仅来自台上的博弈,也来自每一个在幕后的身影。那些不被注意的翻译、标识、登记、引导和疏导;那些凌晨仍亮着灯的宿舍楼与医务室;那些食堂中用剪纸打点的餐桌与小细节——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场国际活动最坚实的地基。

点点微光,汇聚成河。正是这些人、这些细节,让远道而来的每一位少年安心参加活动,也让一座城市以最温柔的方式迎接世界。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