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为响应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9月14日,在海淀区教育大会上,海淀区发布了《“智启科创・赋能强教”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行动计划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以“数字赋能”为动力,以“协同育人”为路径、以“贯通培养”为方法、以“安全发展”为底线,探索构建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育人体系。
在重点任务设定方面,将从基础设施、课程与教学创新、拔尖人才培育三个维度进行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起来看文件重点任务都有哪些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
在小学阶段改造建设40间“AI科学启蒙实验室”,初中阶段打造30间“AI探究实验室”,高中阶段建设30间“AI科研创新实验室”。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制定《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立基础设施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补充新型的、更具前沿性的教学和科研设备。
课程与教学创新
构建阶梯式融合课程体系,小学阶段形成“AI+科学现象认知”课程包,初中阶段构建“AI+学科探究”课程群,高中阶段打造“AI+科研方法”课程体系。推广个性化学习模式,开发“AI学习伙伴”系统,推行“AI+翻转课堂”模式,试点学校覆盖率三年内达到100%。创新实验教学形态,打造“虚拟仿真+实体操作”双轨实验体系。
赋能学生贯通培养
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设计覆盖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的贯通式培养项目。采取跨校、跨学段学分互认方式,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打造特色化的人工智能科技高中,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人工智能主题夏令营,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顶级人工智能学术会议。建立多元协同组织架构。成立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打造协同创新载体。推行“双导师+双基地”培养模式。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7年,海淀将建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科学教育”融合创新示范区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高地,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和人才培育新体系,实现“三个一”,即打造一批科技高中和AI实验室,培养一批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融合名师,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掌握AI思维工具、勇于探索创新的青少年。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