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杜荣贞:打造协同创新、可复制的科技教育“海淀范式”

时间:2025-10-30 08:26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10月23至26日,教育部举办了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

培训班聚焦增强校长、局长对科技教育理念的理解与认同,推动科技教育在中小学深度融合与广泛实践,围绕形势政策解读、专业能力提升、创新实践教学和研讨交流互动四大模块开展系统化课程设计,帮助校长、局长深化对科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准确把握加强科技教育的内涵实质,系统推进以科学思维、工程思维、技术思维为主导的科技教育理念实施,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

本次培训采用“主课堂+分课堂”模式,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设立主课堂,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同步直播,通过全国3700余个分课堂,覆盖约20万名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地市、区县教育局局长。

10月26日,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在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上做了“智联世界·数育未来 海淀科技教育新生态的协同创新范式”主题发言。

杜荣贞介绍,海淀区作为首都乃至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科教融合最紧密的区域,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积极发挥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作用,探索推动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主体、要素、资源深度融通,逐步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泛在可及、数智赋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协同创新、可复制的科技教育“海淀范式”——

构建协同联动的“大科技教育”格局

在9月举办的海淀区教育大会,发布了《海淀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行动计划(2025—2027年)》,系统部署科技教育发展路径。

机制创新,畅通科技教育关键环节;

项目引领,推进科技教育海淀方案;

资源重构,加速科技教育发展引擎;

路径优化,提升科技教师整体素养。

北大附中与北京大学相关院系建立深度合作,共建6个科技共育基地,创新学校科技教育方案

通过协同联动的“大科技教育”格局的建立,海淀区实现了全区每所中小学均配备科技副校长,对接一所高校、一个实验室和一家科技企业,实现资源全覆盖。全区建立了24个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28所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60所区级科技示范校、741个科技类社团。

打造“人工智能+科技教育”新范式

海淀区将人工智能融入科技教育全要素、全过程,创新人机协同教育新模式,重塑教育生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形成“人工智能+科技教育”的海淀范式。

开发阶梯式人工智能特色课程;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学习方式变革;

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内容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海淀区85%以上教师能熟练运用AI工具开展教学,建成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18所、达标校84所,为人工智能赋能的科技教育提供智力保障。

海淀区教科院、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附中联合创办人工智能实验班,打破年龄、学段限制,采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

探索“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24年,海淀区开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征程,探索出一条大中小贯通衔接、集团内外横向多元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构建海淀区域层面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

加强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海淀分院建设,构建“雏鹰计划—英才计划—领军计划”分层递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

建立高标准、特色化的科技高中标杆

支持10所优质高中与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及高新企业深度协同,构建全面覆盖、优势互补的区域科技高中体系。

打造特色化的人工智能科技高中,高起点、高平台、高标准培育创新人才。

拓展“无边界”泛在化的科技教育交流范式

构建时时、处处、人人参与的科技教育互动空间:建设线上社区与资源平台;推动学校与高校、企业、兄弟省市常态化交流;开展“科学嘉年华”、社区科普等活动,推动科技教育融入生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科技教育的良好氛围。

打造“中关村科技节”“未来科学家论坛”“数学节”等品牌活动,建设线上社区与资源平台,推动全域即时交流;

推动学校与高校、企业、兄弟省市常态化交流,对接教学实践与前沿科技;

开展“科学嘉年华”、社区科普等活动,推动科技教育融入生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科技教育的良好氛围。

全区每年组织全国性科技教育成果交流10余次、区域科技教育专题会50余次、科技活动38项,参与学校超1000校次、学生超4.5万人次,形成“上半年数学节、下半年科技节”的交流模式。

杜荣贞表示,海淀教育将深入挖掘区域资源潜能,进一步发挥社会协同力,构建更加开放、共享的科技教育生态。未来,海淀教育将在“协同育人”上寻突破,在“特色发展”上做文章,在“智慧赋能”上求实效,在“评价改革”上探新路。继续秉持开放、协同、创新的精神,以科技教育为支点,撬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海淀方案”。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