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0月28日,海淀区“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试点工作推进暨全学科阅读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召开。活动旨在深入落实教育部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任务改革试点要求,系统推进海淀区承担的教育部语用司“探索‘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育人范式”试点任务,集中凝练并分享海淀区中小学校在阅读教育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创新成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等嘉宾参加活动。活动由海淀区教科院副院长王瑞主持。


课堂展示
学科阅读筑根基 实践探索显成效
活动开始前,十九中教师团队向与会嘉宾展示了13节高质量学科阅读研究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艺术等多个学科。课堂上,师生围绕学科核心阅读材料展开深度探究与思维碰撞。在跨学科融合课堂中,教师巧妙串联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区域全学科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范例。


在阅读课中,我认为与平时学习最大的不同在于学习角度。我们从整本书的角度进行学习,而非仅仅从单篇文字进行分析。比如,老师带领我们从《大雁归来》的故事走向“土地伦理学”的思想;从《沙乡年鉴》的描写走向生物学知识的说明;从自然观察笔记走向融合多种表达方式的自然观察随笔。总之,运用“整本书阅读”和对比阅读,我们充分领略了自然之美,走近了沙乡大雁、土地、各种动植物,更走进了利奥波德绚烂的精神世界。
——初一11班 张冬越
课后,与会嘉宾来到主会场,集中观看了涵盖中、小、幼三个学段的阅读成果展演。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绘本故事表演、小学生的诗词诵读、初中生的红色经典课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呈现了经典阅读带给学生的成长与蜕变,充分展现了学校书香浸润的育人氛围。
经验交流
方案解读明方向 校际分享聚智慧
会上,海淀区教科院全学科阅读课题负责人张晓玉从试点背景、总体目标、核心任务、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系统解读了《海淀区“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科研引领、校际协同、全学科覆盖、全学段贯通”的工作思路,提出将通过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活动创新、智能赋能等举措,构建具有海淀特色的阅读育人范式。方案的精准解读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了清晰指引,凸显了科研赋能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

十九中校长刘云霞携教师代表闫禹、毛红丽作经验分享。
刘云霞以“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全学科阅读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为主题,从课程体系构建、学段衔接策略、评价机制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将阅读教育贯穿幼小初高各学段的实践探索。通过开发系列校本阅读课程、搭建跨学段阅读活动平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实现阅读育人,并提供贯通式阅读教育的宝贵经验。

闫禹围绕“如何以跨学科文献阅读为核心,连接知识建构与高阶思维培养,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课堂”这一主题,分享了“从背景到落地、从资源到评价”的完整实践路径。

毛红丽基于阅读活动设计的英语戏剧课程实践与思考,分享了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学科实践活动成果,带领学生们尝试“阅读+表演”的融合模式,让学生精读文本后参与排演,进而验证戏剧对文本理解的深化作用,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加深对语言内涵的感知。

沙龙研讨环节,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兼首师大附属幼儿园总园长王异芳、清华附小图书馆馆长焦玫、一零一中课程处副主任杨双伟以及十九中副校长归韫璐以“幼小初高阅读教育新样态”为主题,结合本校(园)实践,分享了不同学段阅读教育的创新做法。嘉宾们围绕“幼小衔接阅读习惯培养”“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高中学科阅读深度融合路径”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达成“阅读教育需打破学科壁垒与学段界限,实现协同贯通发展”的共识。

总结点评
精准指导促提升 凝心聚力启新程
周建设表示,海淀区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试点工作中,展现了清晰的育人理念、系统的实践路径和显著的初步成效,尤其是全学科阅读与智能技术融合的探索,为全国阅读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他希望,海淀区持续深化试点研究,进一步加强经典阅读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打造全国阅读育人示范标杆。

唐建东围绕“守护传承+开拓进阶”“基础建设+特色创新”“系统设计+融合推进”三方面,对十九中的读书试点工作表示肯定。他表示,“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试点工作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区域教育软实力的关键抓手。他希望全区教育工作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共同推动海淀阅读教育再上新台阶。

未来,海淀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重要节点,把经验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持续深化“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试点工作,推动经典阅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学科、全学段、全方位的阅读育人新生态,让书香充盈每一所校园,让每一位学子在经典浸润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广泛阅读中迈向美好未来。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