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2025年11月11日上午,万寿路学区小学心理健康学科基地“高年级课堂校园心理剧的运用策略——以《“剧”说友谊》为例探讨小学高年级同伴交往主题的心理班会课教学策略”专题研修活动在五一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学科基地首席陶然老师主持,特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白玉萍老师担任专家指导,五一小学彭欣书记、闫志玮校长出席活动,学区内各校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共同参与。

常可欣老师执教《玩闹中的“红绿灯”》心理班会课,以“剧”为媒,通过情景判断、视频观察与情景剧演绎等环节,引导学生识别玩闹中的行为边界,感受人际互动中的“红绿黄灯”。学生在体验与表达中提炼出不同情境的应对策略,学会换位思考与尊重他人感受,在轻松氛围中提升了同伴交往能力,展现出心育课堂的智慧与温度。

陶然老师带来的《当好朋友有了新朋友》一课,以“相似圈”活动开启课堂。通过“有谁和我一样”系列提问,引导学生分享与好朋友相处的真实经历,迅速建立心理安全感与归属感。随后,课堂进入“友谊雕塑”环节,学生分组以身体姿态与表情构建不同友谊场景的静态画面,如“三人相遇”“被忽略的感受”等,在观察、猜测与角色分享中,将“独占”“冷落”“三角关系”等抽象情绪具象化,有效激发共情与反思。最后,通过“友谊约定”活动,学生共同讨论并书写维护友谊的具体方法,形成积极的班级共识,实现认知到行动的转化。

课后,白玉萍老师从教师自我成长与课程优化两方面进行了专业点评。她强调,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需不断深化对生活本质与人际关系的理解,以更广阔的视野陪伴学生成长。白老师充分肯定了常可欣、陶然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认为课程结构清晰、形式多样,通过情景体验与心理剧等手段,有效引导学生理解人际边界、探索友谊本质。同时,她也针对教学环节的细化与逻辑衔接提出了具体建议,鼓励教师持续打磨,打造更优质的心育课堂。

以“剧”为媒研教学,以“友”为契育心育。本次研修活动聚焦“高年级课堂校园心理剧的运用策略”,以《“剧”说友谊》为主题,通过理论引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不仅为心理教师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也为小学高年级社会情感学习与效能感训练提供了可循路径。从剧本设计到课堂实施,从交往问题解析到心育目标落地,教师们在实际操练中深化了对心理剧教育价值的理解。

在学区统筹与专家引领下,万寿路学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继续深耕课堂,以心理剧为桥梁,让每一节心育课充满智慧与温情,让健康的同伴关系滋养学生心灵,助力每一位高年级学生在交往中自信成长,绽放独特光芒。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