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促进大于抑制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 姓名:蒋环
【字体: 打印本页
  开宗明义,所谓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的别族文化。而中国本土文化不仅仅指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各种文化经过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重新阐释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整合发展后的一种文化形式。再来看“促进”与“抑制”,所谓促进就是对某事物发展的推进作用,而抑制则是对某事物发展的压制与阻碍。  
  我认为“外来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促进多于抑制”的比较标准就在于“外来文化出现后,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是推动大于阻碍,还是阻碍大于推动”。
  首先,根据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今天我们讨论的本土文化其实就是由传统文化和被吸收转化了的外来文化共同组成的。同时,我们还会发现中国文化本身就具有极其强大的包容性和稳定性。中国的文化就是由各民族的文化再加上部分外来文化彼此吸收彼此促进最终形成的,而这样的文化其最大特性就是强大的包容性与稳定性,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屹立世界五千余载,成为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    
  第二,在事实层面我们会发现,是外来文化的加入才让中国本土文化更加完善与多彩。从古至今,外来文化一直都影响着我们。在汉代,印度高僧白马驮经带来了印度的佛教,从而成就了后来佛道儒三教鼎立的局势。而近代的五四运动、十月革命也让西方世界的科学、民主等思想以及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至今日,这些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国本土文化不可分离的重要部分。正是这些外来文化的出现,才让中国本土文化快速发展起来。当然,我方也可以看到,这些外来文化带来了一些糟粕,起了一些阻碍作用。但是从整体来看我们仍然是前进的。
  第三,外来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发展的需求与动力。外来文化由于其产生背景与本土文化不同,所以外来文化往往能够带来一些新鲜的思想与概念。佛教的引进让中国出现了如莫高窟、乐山大佛等艺术文化作品,唐僧、法海等著名文学人物形象,甚至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汉语字词如“一尘不染”、“三生有幸”等都是来源于佛教的典籍。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思想。这些外来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新思想和新视角,而这是我们发展中极其需要的。同时,外来文化也带来了文化竞争,给中国本土文化带来了挑战。 
当然,外来文化也存在它的糟粕之处,但是,我们要以扬弃的心态看问题。我们不能指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这样急功近利的想法是错误的。中国本土文化必须发展,而那些糟粕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要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有糟粕就彻底放弃了发展。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