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创办于1993年,是海淀区首家国际学校。秉承“做豪迈的中国人”的校训,确立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的育人目标。内引北京十一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资源;外联美国费尔蒙特学校,合作举办“中美高中课程合作”项目,为学生进入世界名校奠定基础。 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在北京市民办中小学评选中获评“优秀学校”;在北京市教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众满意度调查中,中小学远高于北京市、海淀区平均水平,初中综合得分位居海淀区第一;小学凭借创新考核方法“综合素质测评”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介工作先进单位。
精准定位,因材施教,打造立体课程
学校确立了“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中西课程优势互补,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定位,打造小班化高效课堂,实施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全课程教学模式,贯彻导师制和过程性评价,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启动OTO教学,其中《学校OTO转型行动研究》已被确立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十二年一贯制纵向课程”与“小、初、高横向课程”打造立体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二十一世纪学子。
小学“全课程”:享童年,育全人
小学部从低年级开始实行“全课程”教育实验,将学科打通,整合课程,以主题形式进行单元式双语教学。教材不再是每学科一本书,而是将不同的课程融合在一本教材里,围绕学生生活策划主题活动。中外教3名老师“包班”授课,嫁接Pad教学技术提升课堂效率。
初中“选课走班”:培养独具个性的人
初中部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初中部设置了必修、选修、综合实践三大类共计135个教学模块的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
研发十二年一贯制《综合实践课程》
机器人、模拟联合国、小记者、服装设计等50余个社团,帮助学生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每月策划系列主题校园活动,由学生完成具体筹备组织工作;寒暑假组织学生前往海外教育基地,开展“世界课堂”,融入当地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塑造中国灵魂
学校始终把塑造“中国灵魂”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给予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选择国际教育、未来将要走出国门的学生打上中国烙印,使其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地走出去,时刻心系祖国,学成报效国家。
文化寻根:艺术教育贯穿始终
《十二年一贯制艺术审美课程》五大领域教师集体备课,成立了全校性的健康艺术中心。课程之外,还有各类艺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类校内外活动。
价值引领:榜样的力量无处不在
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中华名人课程。在小学部,成立了“周恩来班”“雷锋班”“少年孔子班”“钱学森班”等世纪名人班,邀请伟人亲属、朋友或研究伟人精神的名人为班级授牌。邀请各领域名人走进校园举办讲座,与学生分享成长故事。
跳出课本,在游历中达成国家认同
小学生每月进行1次京内社会考察,6年不重复地走遍北京所有公园、科技馆和博物馆;初中学生每学期进行一周的小学段游学活动,足迹遍布华夏大地。教师团队编写《游学手册》,从学习和安全两方面写明注意事项,增强游学的目的性及学术性。 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变革研究课题”,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授予“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办学特色示范学校”,被北京市教委授予“北京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民办中小学优秀学校”,被中国教师报授予“全国十大课改样本学校”,被海淀区教委授予首批“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实验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