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3月11日,海淀区2021年度基础教育学校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发布会召开。区教育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党政正职和学区主任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由区教委副主任胡剑光主持。
会上,胡剑光向与会人员介绍了2021年度海淀区基础教育学校社会满意度调查的整体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还与往年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据了解,海淀区自2012年开始学校满意度指标研制工作,经过试点,2014年开始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面铺开,到2021年已是第8个年头。八年来,海淀区家长、教师、学生对教育工作满意度水平持续提升,同时,不断扩大调研范围,2020年首次向上延伸到高中,2021年向下拓展到幼儿园,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整个基础教育的全覆盖。目前,已完成报告474份,其中中小学总报告1份,幼儿园总报告1份,中小学和幼儿园分报告472份。
胡剑光要求各校及幼儿园:
要高度重视满意度的测评工作,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直接体现;
加强服务意识,做好培训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按需服务;
对测评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整改,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到位,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建立与学生教师家长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对等沟通;
强化问责,对于工作不重视,整改落实不到位,满意度测评连续较低的学校,将对校领导进行约谈。
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强调了开展满意度项目的重要意义,并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两个层面,强调了要充分使用满意度测评数据和结论,尤其要发现办学的短板,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行政管理层面
· 引导学校正确看待满意度调查的结果
满意度与学校真实的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程度的相关性,但不完全等同于学校办学质量。
一方面,发挥好满意度项目的价值,避免将满意度作为绝对标准来衡量评价一切工作;另一方面,发挥专业优势,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因势利导引导需求,为“办好人民满意度的教育”培植积极理念、培育良好生态。
· 精准把握问题层级,压实各方责任
涉及需要区域协同的制度政策层面的问题,要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创造条件;涉及学校工作的要及时督促指导,做到有诉必应、有查必果,着力破解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
学校层面
· 关注热点,聚焦重点 锁定问题,落实整改
2014年至今,海淀区基础教育学校(幼儿园)社会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教育主线、突出全面发展育人理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心理健康水平和强调师德师风建设,紧扣中央教育改革的最新精神,针对教育热点问题调整原有指标或增加新指标,既保持了调查内容的全面性,也具备相当的灵活开放性,目的是希望引导各个学校在关注教育本质问题的同时,还要关注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和新问题。
·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坚决推动“双减”政策落地
坚持“渐进性”原则,持续把“双减”作为海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教育要以提质增效为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作业设计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以落实“双减”政策为核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 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好家校工作
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进一步提高家校沟通的效能,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努力做到一对一沟通,创新工作思路,让家长进一步了解、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让家长资源成为学校教育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