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第十四届心理月活动启动,多位专家现场分享特色经验

时间:2024-05-24 09:33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的部署要求,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5月22日,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动员部署会暨第十四届心理月活动启动会顺利召开。市区相关领导、专家,海淀区各学区、学校的干部、教师代表共500余人参会。会议由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主持。

本次会议以“五育并举 聚力育心 守护成长”为主题,坚持整体思维和协同观念,进一步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调动学生、教师、家长、医疗及社会资源,形成以学校主导、师生互动、医校共建、家校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合力,显著增强主动预防源头治理的深度、全流程心理干预的精度、校家社系统联动的广度,达到全方位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肖丹在发言中表示——

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道“必答题”,需要高度重视;也是一道“挑战题”,需要认清形势;更是一道“共答题”,需要大家携手努力。

希望与会代表们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以“五育并举”关心呵护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培育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下一步,海淀区还将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心理教育的新策略、新方法,把握心理健康工作的系统性和与其他工作的关联性,做到统筹推进,促进校家社协同,医教协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从课堂设置、机制完善、分层管理、教师培养、校家社合作等五方面介绍了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经验——

海淀区作为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将育德与育心相结合,预防与矫治相结合,不断以教育、辅导、支持三级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心理课、实践活动、成长型校园环境三个课堂推进心理预防性教育,激活学校“一站式”心理育人空间;构建班级——年级——学校筛查机制,推进监测、识别、干预模式,开发智能化预约咨询平台,多维度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提供“主动式”心理疏导服务;创建分层危机管理体系,创新心理副校长模式,搭建区校、医教互联机制,深化“协同式”专业诊疗;分层分类提升全体教师心育能力,打造“全员式”科学育人新体系;深化校家社合作,打造“联动式”心理育人共同体,做到全程、全员、全方位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下一阶段,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将就提升“育人育心”的效度、“精心精细”的准度、协同育人的力度等方面深入探索,进一步围绕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以协同联动为突破口,实施健康心理共育、预警网络共建、心理问题共管的服务模式,加强重点环节补短增强,积极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北航实验学校分享交流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经验。人大附小校长张冬梅以《面向全体 关注差异 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为题,介绍了学校五育并举,如何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学校以打造团队为核心,构建“五位一体”心理服务网络;以营造和谐为目标,开设“三管齐下”心理教育课程;以突出主体为特征,搭建多元特色心理健康平台;科学筛查、分层干预,化解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学校七彩心育,成效显著。

北航实验学校校长吴鹏程以《全员心育 互助成长》为题,介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探索。他围绕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危机干预体系、全员心育体系等内容展开分享,从心理委员到KES心理社,再到全体学生,分层提供不同培训课程、支持体系和展示平台;五线合一构建危机干预体系,筑牢心理预防及干预体系;培养班主任、全体教师心理教育素养,让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空间,都能成为浩瀚星空中的一颗闪亮之星,绽放属于自己的灿烂光芒。

会上,与会领导为新一批小学教育集团心理副校长代表颁发聘书。

据悉,海淀区2023年5月发布了《海淀区中学选聘心理健康副校长工作实施方案》,聘任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专家为中学心理副校长,引领学校落实各项心理教育规划与要求,加强对学校心理工作的方向引领与专业把关。目前海淀区共有中小学心理健康副校长135名,实现了全区各中小学配备心理副校长资源的全覆盖。

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结合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同时提出建议——

一是强调心理健康要渗透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通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凝聚多部门、多系统合力共同治理,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生态。

希望各校高站位、抓落实、稳推进,全员共育、全程守护,合力育人,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与会专家对大会内容进行精准点评并提出中肯建议。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书记乔志宏对海淀心理健康工作表示赞赏——

期待未来海淀各校积极创设更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全面重视个性化服务,形成专业干预合力,关注并重视重点家庭,帮助支持学生的切实需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各项工作。

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表示——

心理健康工作要“摸清家底”,了解师生实际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干预、积极引导。教师要积极自我更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能,供给学生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希望学校全面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努力提升师生幸福感。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冷传才对海淀区心理工作给与充分肯定并提出期待——

希望海淀区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整合资源,探索校家社合作长效机制;面向全体师生,打造积极教育环境。

希望海淀区继续探索实践,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贡献更多海淀智慧与海淀经验。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质量提升阶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本次活动是新时期海淀区将促进心理健康的理念转化为切实行动的生动体现,也是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为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举措,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值此心理健康月,“2024年北京市积极心理教育论坛”现场会举办,心理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者现场分享。

5月23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24 年北京市积极心理教育论坛”现场会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教育集团、海淀区万泉小学举办,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班主任、心理教师、学校干部等一百余人参会。现场会分为“展示课、主论坛、分论坛”三个部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京翠、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长吴颍惠、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荐,海淀区、昌平区、大兴区、平谷区等教师进修学校的心理教研员,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教育集团心理健康副校长傅纳,以及中国父母成长学院创始发起人李晓云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

走心的心理班会及心理展示课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和海淀区万泉小学展示的15节心理班会及心理课深受欢迎,每个教室都有10-20名教师观课。展示课涵盖“幼小初高”四个学段,从“情绪管理、抗逆力、有效沟通、博爱和感恩、积极品质”等方面分享教学设计和实施。

现场嘉宾和专家进行了课堂点评。

“父母成长学院”揭牌 

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论坛上,李荐致辞。北京育英学校主任刘向娟,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高新桥,海淀区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瑞进行经验分享。

刘向娟分享了北京育英学校的“德育六主张”以及“聊天课”的经验,并从3个校园故事入手,说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提升家校沟通能力”有巧劲可用。

高新桥分享了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体系四机制”,并从整体观和全局观进行思考,强调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十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并重,通过“五育并举”等措施着力构建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

王瑞通过国际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和举措,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挑战与问题,介绍了海淀在科研引领下的工作思路,在学生心理测评、推进监测-识别-干预、区医校联合的探索,以及家校社协力、五育并举等创新实践的经验与模式。

会议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的12家优秀单位、23个优秀个人以及27篇优秀论文作者进行表彰。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德育副主任、北京市心理骨干教师李保松宣读了《积极心理健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倡议书。与会领导嘉宾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父母成长学院揭牌。

高新桥表示,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凝聚校家社多方力量,学校成立“父母成长学院”——

一方面,学校将继续邀请心理和教育专家进行专业指导,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为家长间的互动交流搭建平台,继续举办年级、班级家长沙龙,邀请优秀家长分享具体家教经验,让家长影响家长,更好地发挥家长间的积极影响。

心理教师、班主任、管理者分享经验

组委会还开设了“心理教师视角”“班主任视角”“学校管理者视角”三个分论坛。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宫贺、北京市大兴区新源学校教师郑卓涵、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教师吴蕾、北京市延庆区第五中学教师何婷婷在“心理教师视角”分论坛上分享了个人心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工斌和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刘视湘进行了点评。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刘媛媛、北京一零一中大兴分校张静、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王莉、北京市延庆区第五中学苗苗4位班主任在“班主任视角”分论坛上分享了作为一线班主任的心理工作经验和体会,傅纳进行了点评。

北京市延庆区第五中学校长刘忠伟、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德育主任王重阳、北京市平谷区教育研修中心心理教研员岳俊清、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特级教师刘秀华,4位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者视角”分论坛上分享了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心理教育工作上的经验和体会,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丁新华和首都师范大学黄贤军教授进行点评。

中关村第三小学以“寻找美好之旅”为主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师生和家长从各自需要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自我成长的角度学习心理调适的知识和技巧,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更好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学校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人际游戏体验和情绪调控团辅等活动中感悟自我成长、探索同伴交往的密匙,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人生态度;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心理教育讲座,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携手家长,开展心理教育讲座,引导家长以更加积极的视角和更加有效的方法面对孩子,促进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配合。

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心理专题广播等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心理游园会、观看微电影、推荐心理书籍等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心理教育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乐观、向光而行。

在心理游园活动中,学校特别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互动游戏,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引导。通过游戏促进积极行为的形成,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积极感受,理解尊重的深层含义,在合作中获得彼此的支持、理解和包容。游戏过程中充满了感动和惊喜,有的学生说“没有想到我的优势和特质能被看到,我觉得被接纳了,很温暖。”

活动还特别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心理理念和日常工作,携手营造更加紧密、和谐的校家社合力育人氛围。

学校还在心理讲座中开展了“和情绪交朋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及班会;组织学生观看学校原创心理童话《小黄点》,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反思自己、成长自己,更好为学生可能出现的每一份进步赋能。

此外,学校邀请首师大教授邢淑芬为教师开展心理专题讲座,邀请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为家长开设主题为《培养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的辅导讲座。学校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周活动,携手校内校外多方聚能,共同助力学生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5月20日一早,育英学校的吉祥物“小桃桃”早早地站在紫金长安校区的门口,与进校的同学们热情拥抱,学校还安排了“微笑接力赛”留影活动,营造出温馨友爱、充满欢乐的校园氛围。

下午的班会时间,学校以“525 爱自己,拥抱心情,向光而行 ”为主题,开展了心理主题班会活动。心理教师李晶鑫向同学们科普了“525 心理健康日”的意义,引导同学们在白纸上尽情涂鸦,撕纸宣泄,再拼贴成新的作品,促进学生接纳情绪、合理宣泄、转移注意,提升情绪调适能力。

在5月22日的心理游园会活动中,学校以“525 爱自己,心灵趣游,快乐启航”为主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和趣味活动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爱心灵,提升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以积极心态迎接每一天。

学生感受分享——

我今天参加了小鸡赛跑、投沙包和冰壶的游戏,小鸡赛跑需要两个人搭配才能完成比赛,游戏过程中也需要用到体育课上学到的技巧。我觉得今天过得非常愉快。

——学生 李奕辰

我印象最深的活动是“手忙脚乱”,游戏过程中要认真,踩准点。游园会活动让我放松了许多。

——学生 孙昕驰

参加游园会活动让我感到既快乐又充实,能够让我们忘记烦恼,还能收获友谊。

——学生 张梓琪

育英学校紫金长安校区心理教师 李晶鑫

此次心理月系列活动以“相约 525,桃桃‘慧’爱自己”为主题,共策划了6项活动内容。希望通过轻松愉悦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课,在师生中营造“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引导学生关爱自己,接纳情绪,友善交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促进教师增强自我关怀,放松身心,学会一些自我调节方法。

据悉,5月22日——6月22日为“海淀区第十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月将聚焦学生成长需求,践行健康第一理念,通过区校联动、滚动实施、校家社协作的模式,广泛发动,深人动员,整合资源,面向全体,创新形式,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海淀区各校将结合实际经验及特色,聚焦主题,开展“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等“五育护心”活动。活动期间,将面向全区学生、教师、家长,区教科院联合高校、医疗机构因需提供多种形式的入校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学习指导、教师培训、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心”力量,多维调动学生成长的支持性因素,营造多方共建的工作格局,创设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