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对话航天巾帼与仁心医者:跨越星辰与生命的时代答卷

时间:2025-04-22 10:30 北京实验学校(海淀)
【字体: 打印本页

北京实验学校(海淀)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北实大讲堂】让科学与生命的火花激情碰撞。航天领域的“攻坚舵手”安日红与临床一线的“诊疗先锋”台卫平走进校园,用真实的人生故事为学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星辰大海与人间温情的窗口。

航天巾帼展担当 以匠心铸就“大国工程”

“平凡的人如何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航天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副总指挥安日红研究员的讲座,用六个问题串联起中国航天的壮阔图景。从“航天是什么”到“团队如何突破技术封锁”,她以亲身经历诠释了航天精神的深刻内涵。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基地,对构建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深空探测等战略任务具有里程碑意义。面对台风频发区建筑抗风、高精度设备微振动控制等世界级难题,以及技术封锁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双重挑战。安日红作为项目副总指挥带领团队通过上千次模拟实验,创新提出“模块化装配式结构体系”,最终实现工期缩短30%、成本降低20%。讲座现场,她展示了团队荣获的“航天报国重大贡献奖”证书,并动情说道:“航天精神的底色是自力更生与团结协作,航天人的每一步突破,都是无数日夜的坚守与协作。没有捷径,唯有专注与信念。”

她将航天画卷向同学们徐徐展开,同学们很快便被带入其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航天精神谱系”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追逐梦想、用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互动环节,学生们争相提问:“女性如何突破职业瓶颈?”“未来航天需要哪些跨界能力?”安日红以“巾帼建功标兵”的经历鼓励学生:“追梦路上没有捷径,唯有勇敢、严谨与永不言弃。”她特别提到,商业航天与深空探测正呼唤复合型人才,夯实数理基础的同时,需拓展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跨领域知识。一位学生感慨:“原来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无数人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执着。未来我也想成为这样的‘造梦者’!”

医学的温度 用专业筑起“生命防线”

在阶梯教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台卫平医生的故事,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医者仁心”的力量。从武汉的生死战场到日常诊疗的细微关怀,他用自己的成长历程诠释了“专业报国”的真谛。“医生是一个救死扶伤的职业,选择学医后,发现课程浩如烟海,本科只是一个起点。披星戴月、全力以赴的学习和实践只是一个前提,不是充分条件。” 

“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战士。”台卫平医生通过一张张照片带学生回到当年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北京援鄂医疗队队长,他带领团队在武汉某重症定点医院奋战72天,累计救治危重症患者137人。最惊心动魄的是一场持续87分钟的心肺复苏,“当19岁患者的心跳恢复时,所有人的疲惫都化作了眼泪。”台卫平展示当时的心电监护数据曲线,现场掌声雷动,不少学生红了眼眶。

台卫平还分享了救治18个月幼儿与超高龄患者的案例,“医生不仅要技术精湛,更需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个细节。”他总结医学精神的精髓是“技术精进+人文温度”,并鼓励学生:“医学之路漫长,唯有长期主义与开放心态,才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

面对学生“如何应对极限压力”的提问,台卫平坦言:“防护服闷热缺氧,12小时不吃不喝是常态。但看到患者眼中的求生欲,所有疲惫都化作力量。”他特别提到团队创新的“危重症患者插管零延迟”救治模式,将抢救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相关成果被写入国家诊疗指南。面对“AI会取代医生吗”的提问,他坚定回答:“手术机器人能提高精度,但握住患者颤抖的手,永远需要人类的温度。” 

北实大讲堂

以科学探索真理,以仁心守护人间。活动尾声,冯全军副校长总结道:“专业精神与人文情怀如同鸟之双翼。期待同学们既能以航天精神为帆探索未知,也能用医学温度守护生命。”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生命教育”实践课程,让先锋榜样的力量在校园生根发芽。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堂知识课,更是一次理想与信念的传递。航天人的“匠心”与医者的“仁心”,在少年心中埋下了报国的种子。期待未来,这些少年能带着今日的感动,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芒!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