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当“豆包”遇上豆包 ——北京石油附小四年级家长大讲堂

时间:2025-07-29 14:09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字体: 打印本页

“奶奶,你知道‘豆包’吗?”我放学后好奇地问。奶奶笑着走向厨房:“豆包?锅里蒸着呢,马上就好!”这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小误会,发生在四年级8班肖思远妈妈的家长大讲堂上。

“数字技术的温度”

肖妈妈以“数字技术的温度”为题,带孩子们走过人类从原始社会到数字社会的发展历程,也轻轻揭开了当下一个令人深思的议题:当社会飞速向前,老年群体该如何跨越横亘在眼前的“数字鸿沟”?

孩子们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爷爷手机字太小,总说看不清。”

“外婆点屏幕手抖,想看的节目总点错。”

“姥爷手机一打开,广告就自动跳出来,关都关不掉……”

肖妈妈顺势引导——这些“看不清、点不准、不会用、广告多”的烦恼,正是老人与智能世界间的无形屏障。好在科技亦有温度,许多软件已悄悄开启了“关怀模式”:字大了、界面简了、干扰少了。孩子们现场就学会了如何帮爷爷奶奶轻松设置。

肖妈妈“科技向善”的理念在课堂里回荡:科技之光,应当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不仅是年迈的长辈,还有听障、视障的朋友、需要特别支持的群体。

这堂生动的大课,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埋下一颗种子。它关乎理解,关乎责任,更关乎未来——技术真正的伟力,不在其精密复杂,而在于它如何弯下腰,以最质朴的温柔,拥抱每一个被时代脚步落下的人。

孩子们的思考

当孩子们开始思考如何为身边人“放大字体”、“简化界面”时,科技便拥有了心跳,数字鸿沟之上,悄然架起了一座名为体恤的桥。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