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龙乐豪院士讲述:我和共和国的火箭事业

时间:2025-10-21 14:28 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
【字体: 打印本页

为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在区域内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航天精神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激发大中小学段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2025年10月18日,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特邀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以“我和共和国的火箭事业”为主题,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精神厚度的航天主题讲座,全景式解码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史诗与精神内核。

中国运载火箭设计总师龙乐豪院士

龙乐豪,中国运载火箭专家、长三甲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主持国家五项重大航天工程中运载火箭研制,是我国低温推进剂火箭主要开创者之一和构建中国航天运输系统新蓝图的导师。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IAF名人堂奖、2022年度全国十大科普人物、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等荣誉,为我国航天技术创新发展与走向世界作出了历史性与创造性贡献。

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师生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南邵中学、林大附小、上地实验小学、北医附小、中国农大附属实验小学的师生代表共赴这场科学之约。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周岫彬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盖逸馨院长、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敖雪丹校长、李铁军书记出席了此次活动。

初二3班姚佳妮同学担任主持

敖雪丹校长致欢迎辞,首先对龙乐豪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并隆重介绍龙院士深厚的专业造诣与卓越的航天贡献;回顾了学校优良的科技创新传统,展望以科技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对同学们追逐“科技梦”、培育“航天精神”提出深切的期望。

敖雪丹校长致辞

敖校长表示,“科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作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航天特色学校,我们一直在做科学教育加法,通过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让同学们近距离触摸科学、热爱科学,成长为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孩子与科学家面对面,从“问天”开始

“中国火箭有哪些领先于世界的技术?”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火箭科学家,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

“作为共和国‘问天’行动的缔造者,必须克服的困难有哪些?”

龙爷爷报告《我和共和国的火箭事业》

龙乐豪院士以“我和共和国的火箭事业”为题,结合丰富的图片、生动的录影与动人的创作,讲述了从“牛背上”劳作到“长征系列金牌火箭上”精研的震撼历程。“我是一个从牛背上走下来的火箭总设计师。”龙院士深情讲述了自己从农村放牛娃成长为运载火箭专家的追梦之路。他动情回忆1994年长征三号甲首飞成功时挥笔写下“一箭双星首飞传捷报,八年鏖战今朝定乾坤”的豪迈,也坦诚分享1996年长征三号乙发射失败后“一夜白头”,又带领团队卧薪尝胆551天、采取256条改进措施终获成功的艰辛历程。当大屏幕播放长征五号冲天而起的画面时,全场秒变“大型追星现场”,爆发雷鸣般掌声。

龙爷爷“精神引领”

一路走来,龙院士走过了“苦难的少年、奋进的青年、有为的中年和幸福的晚年”。从东方红一号、气象卫星,到载人航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龙乐豪的航天梦一次次变成现实。回看六十余载航天奋斗史,有坎坷,有磋磨,也收获诸多荣誉,但龙院士仍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同学们“目不转睛”

最后,龙院士以“成功靠创新与勤奋”“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青春不分年龄”四点进行总结,并给予同学们三点寄语:一要树立理想,树立建设强大祖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二要勤奋学习,学习可以为日后奔赴科学无人区打好基础;三要强健体魄,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少年与科学家面对面

整场报告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全场师生沉浸在伟大的英雄事迹与顶尖科学的魅力中,时而若有所思、时而神情凝重、时而会心微笑、时而掌声雷动。龙院士的讲座不仅是一堂生动的航天科普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在莘莘学子心中播下了追逐梦想、报效祖国的种子。

少年问科学家

半小时的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龙院士就同学提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各有什么优缺点等方面的疑惑逐一解答,并赠送其亲笔签名卡片,勉励同学们积极投身航天事业。

科学家答少年

龙爷爷的分享打动了在场的师生,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应对未知挑战的信心。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高一(1)班学生曲美熹说:“聆听着龙院士为共和国火箭事业做出的点滴,我心潮澎湃。那些为火箭事业拼搏的身影、攻克难关的故事,都深深触动着我。这伟大的事业,是无数人用汗水浇灌的成果,也让我明白,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龙爷爷为矿大分校学子签名留念

未知诞生力量,总师都被“上了一课”

树蕙学堂内,每一排、每一列,都有稚嫩的手臂朝上挥举,同学们踊跃的提问令龙爷爷感到欣慰。“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给了我很大的感染和激励,让我对中国航天的未来充满了期待。”龙爷爷说,从科普到思政,扩展了他传递知识和信念的维度。

刘铭轩同学将亲手画作送给龙爷爷

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初一(4)班学生刘铭轩说:“听龙爷爷的航天讲座,我全程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一个字。爷爷讲火箭飞天的故事时,我仿佛看到长征三号火箭冲破云霄,心里满是自豪。当我代表学校把画作送给爷爷,他笑着接过,那一瞬间,我手心都出汗了,既紧张又激动。龙爷爷的话让我知道,航天梦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努力学习,就能为国家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鲜花、雕刻、画作、校服熊,向龙爷爷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敖雪丹校长表示,邀请龙院士走进校园,和师生们一起走进航天科技的世界,让同学们了解航天科技,热爱航天科技,能够读懂“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把航天精神化作自身不断进取的源源动力,以实际行动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为中国梦、航天梦、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敖校长为龙院士介绍学校航天科技教育成就

敖雪丹校长介绍,一零一中矿大分校成立了地球与环境、大气科学、航空航天、无线电、机器人、航模、建模、海模、天文、气象等23个学生科技工作室,先后获评全国航天教育特色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全国未来工程师联盟基地校、北京市航空航天模型示范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学校努力为每个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氛围和机会,让孩子的天性有展现的空间,智慧有表达的平台。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航天特训营、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全球青少年未来太空学者大会一等奖。

从“校园火箭”出发,星辰探索永不止步

随着龙爷爷“五、四、三、二、一,发射!”指令的发出,全场同学一起倒计时的声音响起。当水火箭喷射出水锥型尾迹,伴随着穿云的轰鸣拔地而起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师生们目不转睛地仰望天空,寻找那穿云巨箭的踪迹,追随降落伞打开后返回舱的运行轨迹而奔跑雀跃。

同学们无不被这壮观的场景深深震撼,有的紧紧握住小拳头,仿佛在为火箭助力;有的则忍不住惊叹出声,“中学校园里面的哥哥姐姐竟然能发射直冲百米云霄的飞行器”,为矿大分校的航天科技成果、为中学师生的科普成就感到无比骄傲。

当二级火箭刺破天际、三级火箭接续腾空,11枚水火箭接连升空的瞬间,在同学们心中激起的远不止视觉震撼——那份最初的惊叹,正悄悄沉淀为对航天事业的探究:“火箭如何冲破阻力?”;化为对宇宙的遐想:“太空还有多少未知?”;更凝聚成藏在心底的热爱与执着:“未来我能否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出份力?”让“航天”从课本里的名词,变成了心里想追逐的光。

看着眼前的壮观景象,同学们全都被深深震撼了。有人悄悄攥紧小拳头,眼神专注得像在给火箭“加油鼓劲”;还有人忍不住脱口惊叹:“中学校园里的哥哥姐姐也太厉害了吧!居然能让飞行器一下子冲到百米高空!”这份震撼里,藏着对矿大分校航天科技成果的赞叹,更满是为矿大分校师生科普实力点赞的骄傲。

“今天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光,比火箭升空的轨迹更让我动容——他们亲眼触摸到了祖国航天科技的‘硬核力量’,这份震撼会成为心里生根的种子。未来或许有人会忘记今天水火箭升空的高度,但一定记得‘科学能让梦想发光’的信念,这份信念会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为民族的复兴之路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敖雪丹校长说。

青春,唯梦想与星辰不可辜负。孩子们走进寰宇,走向了更宽广的探索之路。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矿大分校怀揣梦想的学子们必将在各自的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砥砺前行,等待着他们的不光是校园的探索与激情,还有广袤的星辰大海。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在这片广袤无垠的蓝天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奋斗吧,问天的少年!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