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学城学校正式揭牌,迎来了第一批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新生。这所以“自然”为设计理念的学校,不仅在建筑上别具匠心,更是传承了总校的百年办学底蕴,总校骨干教师与新进博士教师组成的名师团队,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是海淀区的“金名片”和“命根子”。在新建校、改扩建校的资源配备上,海淀区可谓大手笔。
2024年金秋,海淀教育地图持续上新,除了建华实验学校、二十中新都校区完成改扩建外,北大附中北医分校、人大附中二分校、北师大三附中南校区、理工附中小学部、北大附小肖家河分校、石油附小月华分校、培英小学、育鹰小学等一批学校焕新启航,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百姓的入学需求。
与此同时,海淀区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优化教育布局。推动北外附校、羊坊店中心小学等10余所学校加入集团化办学快车;新成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推动温泉、西北旺、上地、朱房等地块的教育设施由名校承办;进一步健全集团化办学动态调整机制,科大附中、地大附中加入清华附中教育集团,带动学院路地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增加优质公办教育资源。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海淀区不断优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人才贯通培养路径,助力每名海淀学子成长“不断档”。
在义务教育领域,海淀区以 2024年成功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为契机,精心制定了全面且详尽的《海淀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行动方案》,构建“7 大任务、20个项目、100个小课题”的三层级研究架构,为海淀教育勾勒出了一幅高质量发展蓝图。
如今,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涉及的推进义务教育课程科学实施、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改进义务教育教学评价、强化教研支撑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变革、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指导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探索创新育人模式8大任务,正稳步推进,力求通过五年时间,以实验区为范本,凝练出可供学习借鉴的具体有效的方案、办法,以丰硕的实验改革成果为全国提供典型经验,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走深走实。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高度密集,为打造与之匹配的教育,海淀区在学前教育、国际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勇于争先,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海淀特质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近年来,区教育两委指导各类型幼儿园实施科学保教,家园社协同育人,加快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2024 年,海淀区建立了行政、督导、教研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依托 20 个“海淀区学前教育干部教师培训基地”建立了片区学习共同体,系统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打通骨干教师成长路径,推进实施“幼儿园主班教师培养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扎根实践,市区园合力推进学前教研改革,“海淀学前全覆盖大教研”持续迭代升级,激发园所改革内驱,助力保教质量稳步提升。
国际教育正在成为海淀教育新的生长点:高质量完成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教育系统国宾礼仪任务,完成来自美国、新西兰、印尼等国家外宾的外事接待任务,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持续推进与美国、法国、芬兰、新加坡等教育伙伴的务实合作,拓展“海淀教育与世界对话”品牌项目内涵,2024 年新增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签约合作伙伴;通过举办多个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推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的互鉴、融通、创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为高中教育改革提供“合作办学”思路;推动首个海淀国际教育专家库落地,为海淀国际教育加速发展铺设稳固基石;认定第一批海淀区国际教育特色品牌项目,促进区域教育交流与互鉴。海淀国际教育通过多维度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海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海淀区中小学国际教育特色品牌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