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淬匠心增才干

“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育英学校,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鼓励他们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总书记的殷切话语为海淀区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时隔一年,5月30日上午,海淀区推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现场会在北京市育英学校举行。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和同学们亲切交谈的学生农场里,西红柿、黄瓜、西葫芦、扁豆等菜苗长高了很多,小农场里还新增了玉米、小麦等很多新品种,育英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这里浇水、松土、除草,娴熟的动作、自信的介绍,不难看出,生机勃勃的小农场已经成为学生进行农业种植活动的实践乐园。 海淀区积极探索“科技+劳动”融合教育路径,主动链接高端优质的校外基地,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不仅能确保劳动教育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如今,北京市育英学校的劳动教育不仅坚持守正,还在不断创新。13个课程群,形成劳动基础课程、劳动拓展课程和劳动自研课程的三类劳动课程结构,并融合了浓重的科学元素,学校用220余万条评价数据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形成了“科学+”劳动课程,由此构建了完整的劳动教育链条。 北京十一晋元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建校伊始便将很多空间刻意留白,让一届届学生基于实际需求亲手改造校园,将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变成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在这样的理念下,为了满足种植需求,学生将875平方米的屋顶设计和改造成了“元气活源屋顶农场”,集天空农庄、阳光讲堂、室外阅读区和会客花园于一体。今年,基于学生发现农场的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嗅觉实验室”,帮助学生研究适合本地气候特征的香味花卉,研制香水、香味食品、香味花卉标本等衍生品,营造激活嗅觉、放松心情的自然环境。一直以来,北京十一晋元中学都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的全过程,将热爱劳动、关爱和服务他人的基因根植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美育繁花映碧空

在音乐课堂上,海淀区七一小学音乐教师田雨和三年级学生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天交响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田雨每吟诵一句诗,学生们便用手中的乐器演奏出鸟鸣声、风雨声、花落声等。绝佳巧妙的配合,让音乐课堂充满浓浓的文化韵味。这是七一小学承办的“美育润泽生命,点亮至美人生”2024年美育建设研讨会现场。 七一小学在“浪花朵朵开”的大美育理念引领下,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都能绽放美丽光彩。无论是学校文化、社团表演,还是课堂教学,都体现出学校在美育工作上时时用心、处处浸润的效果。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具有北京特点、海淀特色的海淀区学生艺术节,是中小学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开展美育实践交流互鉴活动的重要平台,已成为校内外教育相互补充、家校社协同的美育新模式。 今年,海淀区先后举办了北京市第27届学生艺术节暨2024年海淀区学生艺术节合唱展演、行进管乐展演、小型器乐展演、戏曲展演和戏剧展演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和海淀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引导海淀学子与艺术同频,不断绽放文艺风采。 本届艺术节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四级联动,广泛开展班级、校级、区域中心、区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创新开展集审美赋能、创意实践、人文升华的展示活动,突出五育并举、融通互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育人功能。 以海淀区中小学戏剧展演为例,115个剧目充分体现了校园特色、科技特色和艺术特色。此次展演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增加了艺术素养考察环节。这是近10年来,继海淀区学生艺术节先后在器乐项目、合唱项目、舞蹈项目和戏曲项目中增设现场即兴考察环节之后的又一次创新。 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北京市遴选活动上,海淀区17个推选的艺术表演类节目入围教育部展演(占全市入围节目的一半),入选数量及比例创历史最高水平;在第二十七届北京市学生艺术节市级展演中获得金奖55项、银奖10项、铜奖1项,获金奖数量居北京市各区之首。区教委还评选认定了69所海淀区中小学美育示范学校。 这一年,海淀区深入开展美育浸润系列行动,推动构建五育融通共育的美育新格局,从美育教学改革、教师素养、实践活动、校园氛围、多元评价、社

体健风扬弘壮志

全员开展跑步运动、推进“三大球”等球类运动发展、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推进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科技赋能学生体育运动,这五项任务在5月21日发布的《海淀区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工作方案》中重点呈现,充分彰显了海淀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高度重视。其中,号召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每天安排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跑步运动,并采用递进的方式,逐步延长跑步距离。 国庆节前夕,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声响起,圆明园步行道内1000余名海淀师生、家长代表冲出起跑线,这是海淀区教委开展的“海淀区中小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乐跑活动”。学生们眼神有光,脚步坚定,在圆明园的绿荫小道上快乐奔跑,充分展现出青少年的朝气和活力。181所中小学的师生、家长代表共同参加活动,在“万园之园”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追寻历史遗迹,享受运动乐趣。本次乐跑队伍共分小学、初中、高中3个组,小学组和初中组需跑完3公里,高中组需跑完5公里。最终,全员完成了乐跑任务,获颁纪念证书。 学生主动跑、教师带着跑、校长领着跑、家长陪着跑、社会助力跑……各校因地制宜丰富学生跑步的内容和形式,全员体育跑步锻炼,晨跑、课间操跑、趣味跑、累计跑、花样乐跑等不断推陈出新,充分体现了家校融合、五育融合、学科融合、数据融合的理念,推动全员跑成为中小学校园运动的“顶流”。 与此同时,海淀区强化了体育赛事策划,推进以足、篮、排“三大球”为主的学校体育特色发展,开展班级、校际、学区和区级体育比赛,倡导各个班级、每名学生“应参加、尽参加”。组织了区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超级杯赛、篮球超级联赛等,举办了海淀区中小学首届体育节、中小学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赛,还派代表队参加了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会,海淀区获得区域团体总分第一名、甲组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乙组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2024年,海淀区坚持“健康第一,阳光成长,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走出教室、走进操场、阳光体育、健康成长”为目标,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要求,着力抓好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成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各中小学根据自身实际,在保证体育课时、强化体育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小课间、大课间、午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呈现出课间活动多样化、课间操课规范化、午间选择个

心育品格化千祥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道“必答题”,需要高度重视;也是一道“挑战题”,需要认清形势;更是一道“共答题”,需要大家携手努力。 在5月启动的“海淀区第十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中,各校结合实际经验及特色,聚焦“五育并举、聚力育心、守护成长”主题,通过区校联动、滚动实施、家校社协作的模式,开展“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等“五育护心”活动,形成以学校主导、师生互动、医校共建、家校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合力,显著增强主动预防源头治理的深度、全流程心理干预的精度、家校社系统联动的广度,全方位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活动期间,区教科院联合高校、医疗机构按需提供多种形式的入校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学习指导、教师培训、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心”力量,多维调动学生成长的支持性因素,营造多方共建的工作格局,创设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据悉,海淀区发布了《海淀区中学选聘心理健康副校长工作实施方案》,聘任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专家为中学心理副校长,引领学校落实各项心理教育规划与要求,加强对学校心理工作的方向引领与专业把关。这一极具创新性的举措成效显著,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已实现心理健康副校长全覆盖。 作为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海淀区坚持“育德与育心结合,预防与矫治并重”的理念,通过构建教育、辅导、支持三级体系,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心理课、实践活动、成长型校园环境,推动心理预防性教育,激活“一站式”心理育人空间;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筛查机制,开发智能化预约平台,实现动态监测和主动式心理疏导服务;分层分类提升全体教师心育能力,打造“全员式”科学育人新体系;深化家校社合作,构建“联动式”心理育人共同体,打通了“学校-学区-区域-医院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了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此外,海淀还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风险人群“一人一档一策”,积极探索监测-预警-干预递进模式;组织专班对全区中学进行专项心理调研,进一步掌握各校心理健康工作底数,指出各校在心理健康

家校社协同筑未来

家校社共育,功夫在课外,也在课内。 5月13日,由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与海淀区教委联合主办的“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现场会”在万泉小学召开。校园内外热闹非凡,20多个社团展示各自的特色活动,吸引嘉宾驻足聆听。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万泉小学不仅在社团活动中亮点频现,还通过班会课充分展示了课堂内外协同育人的丰硕成果。 2024年1月,教育部公示了98个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海淀区位列其中。据了解,为推进“双减”政策实施,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海淀区于2021年12月成立了北京市首个区级家长学校,探索区域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时至今日,海淀区实现家庭教育服务区域内全覆盖,完善区级、学区、学校三级家长学校体系建设,建设优质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便捷的家庭教育指导平台,不断提升校级家长学校的工作能力,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建立了多元参与的服务供给体系。通过“政府主导、专家引领、课程推动、社会参与、学校实践”五位一体的家校社共育模式,统整并充分调配各级育人资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贡献了海淀智慧。 携手共绘成长蓝图,需要统筹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开拓创新路径。令人欣喜的是,海淀区已拟制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并在筹建区级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法治副校长管理体系,优化了公安和检察系统选派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切实增强了校园法治教育的专业性和实效性。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海淀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淀区开展中小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乐跑活动
海淀区推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现场会在北京市育英学校举行
海淀区承办北京市心理教育创新实践展示交流活动
五一小学教育集团举办劳动教育实践现场会
农科院附小为学生搭建了链接校内外“学习圈-资源圈-实践圈”的“劳动三圈”支持体系
海淀区首届中小学生体育节开幕
中关村中学学生志愿者在海淀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参与讲解服务
首都师大附中教育集团首届秋季田径运动会举行,2万余名师生参与,8000余人参赛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举办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活动“龙舟竞渡——造龙舟品端午习俗”
红英小学围绕“扇子”这一主题,让美育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媒介和桥梁
七一小学让美在各学科课堂上流淌,图为美术课堂
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发布心理“暖暖”AI人物
手机扫一扫
移动端观看分享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