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知心姐姐”卢勤:让每个孩子都精彩

时间:2022-03-21 15:47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 ,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根基,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海淀教科院启动了海淀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项目,该项目是对“双减”政策、《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实施,是对社会关切的精准回应,是提升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建设、夯实家庭教育指导核心力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海淀家长学校整体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12月25日上午,海淀教科院与西三旗学区在清河四小共同举办了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第二讲,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主持了活动。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为家长们带来了《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的专题讲座。她用生动诙谐的语言、短小精悍的案例将家庭教育中的故事娓娓道来,希望家长们都能用智慧的爱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快乐,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父母温和而友善的爱。教育不是把一个大缸装满,而是点燃孩子心中的火把。教育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精彩。

那怎么点燃,怎么唤醒?家长需要防止五种爱对孩子的影响。第一种是溺爱,让孩子变得无情;第二种是替爱,让孩子失去生存的能力;第三种是骂爱,让孩子失去了自信;第四种是霸爱,让孩子很无奈;第五种是乞爱,让孩子没有自尊,对孩子是害。

五种“错爱”有害,那什么是对的爱呢?别急,这就给您送上答案~

家庭教育中六种爱的方式

 爱的目光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目光是有能量的;

 爱的微笑 

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符号;

 爱的语言

用爱的语言激励孩子,爱的语言是正能量,恨的语言是负能量,我们每个人都要给孩子一个能量场;

 爱的细节 

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爱是藏在细节里的;

 爱的规则 

用爱的规则约束孩子,爱是需要规则的,不懂规则的孩子在世界上会处处碰壁;

 爱的行为 

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

专家支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培养,让孩子拥有会思考的大脑、会发现的眼光、会聆听的耳朵、会说话的嘴、会做事的双手、会走路的双脚。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是不一样的,家长们要教会孩子会思考,教会孩子会看世界,教会孩子会聆听这个世界,会说话,会做事,会走路,要走得远、飞得高。

卢勤的讲座内容集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听后让人深受教育、深受触动、深受启发。

家长感言

五种爱是害,六种爱是福

特别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聆听讲座的机会,卢老师围绕“五种爱是害,六种爱是福,六种财富要用好”展开讲解,声情并茂,讲了很多采访的案例。我一边倾听一边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收获满满。回去一定和家人分享,家庭教育确实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清河四小 侯奕洋家长

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最重要的是爱

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的最重要的是爱,让孩子学会爱家人,爱朋友,爱自己,学会关心别人;让孩子学会不独占,学会分享;让孩子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学会与人沟通,把与人的对抗变成对话。

保护孩子好奇心,鼓励他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看见更高的世界,在发现中确定梦想并为实现之而努力。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总而言之,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其学会与人相处,融于社会,比学知识更加重要。

——石油实验小学 李梓滔家长

家庭教育是门学问,我们要有智慧的爱孩子

家庭教育不是学科教育,是生活能力的教育,家庭教育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如何育人,对孩子不能溺爱、霸爱、乞爱,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当孩子向父母分享时,父母不要拒绝,要欣然接受。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夸孩子“有儿子/女儿就是好”,让孩子具有自信,觉得“我能行”,在父母的肯定中长大,拒绝对孩子出现挑剔的、不屑的眼光,比较的、不满意的语言,不信任的行为,爆裂的、恐惧的、焦虑的情绪,这些都是家长在无意中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育鹰小学 陈瑾瑜家长

家庭要创造良好土壤,教育要苦练内功

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更多的应该是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家长每天“浇水”、“施肥”、“晒太阳”,让孩子自由的生长,孩子自然会生根大地,长成参天大树。感谢海淀家长学校邀请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为家长系统讲解了当好父母、培养好孩子的方方面面,受益匪浅,尤其是聆听专家讲解同时对照看看自己以往的做法,感觉还需要苦练“内功”,和孩子共同成长。

——育新学校 陈奕家长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