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简介

时间:2017-06-15 00:00 美育和校外教育科
【字体: 打印本页
  一、成立背景
  依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文件精神,落实《海淀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海淀区中小学科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的“成立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的要求,以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精神与态度、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海淀区科技教育工作的水平,成立海淀区少年科学院。
  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全国高科技特色试验区,海淀教育必须要和海淀的科技优势高度融合,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高科技素养的人才,就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海淀区少年科学院,以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科学体验活动、探究式学习为途径,以中小学生校内外教育阵地为依托,让孩子自己站到科技舞蹈中央,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
  二、成立目的
  第一、进一步加强科技普及教育。创新科技教育形式,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实践、科技竞赛、科技体验等活动。
  第二、提升科研探究能力。通过科研课题和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符合海淀区域特征的,具有科学素养和伟大科学精神的创新型学生。
  第三、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淀区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将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等作为海淀教育的资源,高层次,高标准,高规格启动海淀区少年科学院建设工作。
  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的定位为“全面普及,分层提高,逐级引领,系统培养”。
  三、机构模式
  海淀区少年科学院搭建“总院—分院—研究所”三级组织机构。
  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的领导机构为海淀区教委,由美育和校外教育科负责管理。总院由名誉院长1名、名誉副院长2名,院长1名、副院长若干名组成。总院院长、分院院长和研究所所长等主要管理人员每两年进行换届选举。
海淀区少年科学院总院
  ——海淀区羊坊店青少年活动中心
  羊坊店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隶属于海淀教委,位于海淀区的最南端,是以区域内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益性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近年来,我中心秉承“融通 融合 共享 共赢”的校外教育工作理念,以“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认真履行校外教育活动育人的职能,打造凝聚地区资源、服务地区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羊坊店青少年活动中心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阳光少年活动优秀组织奖,是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海淀区社会大课堂先进单位,海淀区文明单位。
  海淀区少年科学院总院设在海淀区羊坊店青少年活动中心。总院下设秘书处。具体负责日常科技活动及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组织科技教育交流、理论研讨,组织分院、研究所的评选、考评,组织“小院士”的评选、考评,组织院士大会换届,组织优秀辅导教师评选,协调专业委员会工作,联系分院及研究所,创建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承接北京市相关活动以及少年科学院的宣传等工作。
  学科领域办公室设在6个青少年活动中心,由秘书处统一协调管理,具体负责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相关学科领域的建设工作。
  海淀区少年科学院分院。计划首批评出20个分院。分院由学校根据海淀区少科院分院评选标准自愿申报,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成立。各分院院长由分院所在校“小院士”担任,分院所在校科技主任为分院总负责教师。
  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研究所。计划首批评出100个。由各分院和在某学科领域成绩突出的学校建立。由学校根据海淀区少科院研究所评选标准自愿申报,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成立,每学校可设立若干领域研究所,研究所依托校内科技社团建立。
  海淀区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计划首批评出100名。小院士是海淀区少年科学院对具备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青少年的最高荣誉。小院士每年三月申报,每两年进行重新认定。
  四、保障措施
  (一)专家团队
  与中国科学院深度合作,推荐中科院、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组建专家委员会,共30人,每个学科领域5人。聘任著名院士、知名科学家担任少科院教育顾问,约1-2人。
  (二)社会资源
  海淀区少科院依托海淀区丰富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研究所及高校实验室的作用。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地区研究所50余所,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农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相关实验室60余家。
  (三)机制保障
  1.动态管理机制
  每年三月,由秘书处组织,依据《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章程》和《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管理办法》,对现有分院、研究所、小院士考核,评价一年内的科技活动参与情况和活动成果,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分院、研究所、小院士资格。同时组织增选分院、研究所、小院士申报及评审工作。
  2.日常运行机制
  每年九月初,各分院和研究所向总院秘书处上报本学年度的工作计划,学年末上报工作总结。各分院和研究所定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并要积极支持周边学校进行科技教育活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活动组织机制
  除研究所日常活动外,总院和分院会定期举办科技活动,为各研究所搭建活动交流平台,包括:“小院士”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科学实践考察活动、科学沙龙、竞赛集训、国际交流、学科论坛等。
  4.资源统筹机制
  海淀区少科院将通过总院机构(秘书处、专家委员会和指导教师团)统筹和协调中科院、高校、社会机构等社会资源,定期召开协调会,积极为分院、研究所引入专家、设备、实验室资源,促进少科院科技活动向深度发展。
  五、大事记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