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寻访红色印记|党史学习微队课(五):一二·九运动

时间:2021-05-28 12:11 海淀少先队
【字体: 打印本页

-红领巾寻访红色印记-

党史学习微队课(五)

一二·九运动

1921年-2021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讲好党史故事,是加强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先队员从小树立“四个自信”的良好契机。

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海淀少先队从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出发,以红领巾微课堂的形式,走进李大钊烈士陵园、北大红楼、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双清别墅、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引导海淀少先队员“走出去”“学进来”,在寻访红色印记中学习、感悟,深刻体会党百年来所历经的艰难险阻,深刻挖掘伟大精神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坚定信念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让不灭的精神代代相传。

北京香山脚下植物园内有个樱桃沟,那里有三个三角形的建筑,称“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位于“保卫华北”石刻对面,隔沟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个鎏金大字,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共青团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学联撰写的纪念碑文,由著名书法家刘柄森书写。纪念亭在纪念碑南侧,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创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运动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组建筑表示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第五节课让我们跟随海淀区西苑小学少先队员的脚步去追寻那段光辉历史。

《一二·九运动》

少先队员:骆婉彤  周钰涵  李知遥   指导老师:刘玉平

回溯历史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把侵略的魔爪进一步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国民党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与此同时,加紧“围剿”红军,镇压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悲愤不已。

1935年12月9日上午,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6000余人涌上街头,奔向新华门,向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请愿。愤怒的学生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打倒汉奸卖国贼!”“立即停止内战!”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学生们用自己的亲身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国家存亡之际,先进青年纷纷走向街头,不顾危险,反对“华北自治”,体现了青少年敢于担当的精神。

“一二·九”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传遍了国内外。北平学生的“一二九”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

八十六年前的“一二·九”运动凝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依旧光芒闪耀,激励着当代青年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往事如烟,但历史不能割断,精神需要传承,以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立身之本,这是当代中国青年应有的价值取向。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时代重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