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海淀区名师工作室又“上新”啦!

时间:2024-10-12 09:53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为深入落实《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战略行动,贯彻实施《海淀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相关要求,加快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落实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任务,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基于区域名师工作室建设理念,组建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10月8日,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启动会顺利召开,海淀区教委智慧教育办公室主任刘伟、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姚守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学员、海淀区中小学全体信息科技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信息与技术中心主任钟建业主持。

会上,刘伟简要介绍了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海淀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场景落地的应用与研究,海淀区教委推出“人工智能+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切实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实现系列“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与落地,未来,海淀区将在人工智能赋能作业批改、英语听说练习、体育监测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他着重指出——

提升海淀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是《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系列工作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是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环节之一,名师工作室项目的开展为促进海淀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赋能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和行动指南。

刘伟、姚守梅为工作室主持人——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武迪和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教师郝石佩授牌。两人均长期从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带领团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为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和相关课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武迪围绕“工作室定位、研修规划、课程安排、研修要求”四个方面整体介绍了海淀区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思路和规划——

工作定位

工作室对学员教师在专业基础、学术背景和科研经历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具备开拓进取、创新实践、终身学习及合作交流等综合素养能力,期望学员教师能够成为学校人工智能交叉赋能其他学科的“中心”结点,充分发挥创新、激发和链接的作用,以点代面促进各学校形成人工赋能教育教学的创新网络,引领支持更多教师做好人工智能教育。

研修规划

研修课程体系遵循“学以致用、螺旋上升、实践中迭代优化”的基本逻辑,主要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通过课程/讲座/会议/参观访问等多元方式进行输入,以开发课例/开发新课程/课题研究/AI赋能教育应用等多重渠道进行输出,倡导学员教师带着想法、问题、目标来共同研究学习,整体是一个迭代优化、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

课程安排

研修课程为期两年,分四个学期开展,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逐步增加工作室学员学习输出比例,包含教学实践与成果梳理等,课程安排的核心价值体现在AI创新工具实践应用、AI学科逻辑深度理解、AI素养能力逐步提升三个方面。

研修要求

要求各位学员教师积极参与研修活动,共同构建学习研究共同体,同时实现上一节AI+X跨学科研究课、开展一个AI应用项目,设计一门AI选修课、实施一门AI+X教学选修课、梳理课题、论文等研究成果并发表等研修要求。

郝石佩着重从工作室的定位与目标、研修规划与课程安排、研修要求与教师发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定位四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工作室的定位与目标

工作室旨在面向小学阶段的信息科技教师提供专业的人工智能教育支持,通过学习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理论、算法应用、软件和硬件技术等并有效的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开拓学生的眼界与思维,为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教育人才。

研修规划与课程安排

研修规划覆盖两年的时间分为四个学期,研修内容从基础到进阶逐步提升,课程开展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专家讲座、课堂研讨、课例展示等多种形式。

研修要求与教师发展

学员教师需具备自主协作学习的精神、教学创新与实践的能力,旨在通过研究成果的创新应用培养教师的科研精神与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教育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人工智能教育的定位

在小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前沿科技,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者做好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卢婧华和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师孙嘉蔚分别作为中小学学员教师代表发言,作为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首批种子教师、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一线实践者,他们深知其中肩负的使命和担当,未来将通过工作室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深入研究人工智能领域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持续开发完善人工智能课程,协同各位同仁广泛探讨研究,以实际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姚守梅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数智技术引领教育转型发展已然成为全球共同的行动,数智赋能教育深度转型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战略谋划和行动举措,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恰逢其时,体现了每一个海淀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在数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建设教育高地的新动能,海淀区发布 “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系列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名师工作室不仅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设计好本学科高质量课程,还要带动其他学科教师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及跨学科实践的创新路径,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价值引领力、学术研究力、教学领导力以及自我发展力。

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项目是一个领航工程,更是一个金种子教师计划,期待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能够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在海淀教育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会后的知网AI赋能基础教育的专题培训上,中国知网技术专家围绕华知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全面介绍,通过基于华知大模型的智能写作、华知文思、智能备课、AIGC检测、学术研究助手等,为教师开展教学和课题研究工作提供更高效多元的方式及渠道。

启动会和专题培训结束后许多学员深有感悟,下面一起看看他们的感言吧。

北京市十一学校  韩思瑶

参加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启动会,仿佛踏上了一场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教育之旅,让我心潮澎湃。武迪老师和郝石佩老师对工作室的定位精准、规划全面且具前瞻性,为老师们绘就了一幅清晰的成长蓝图。内容安排翔实,培训学习路径清晰,确保大家学有所获,并能更大面积辐射到一线教学。工作室的创建让我看到了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蓬勃发展,如朝阳般熠熠生辉。它不仅将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鼓舞的同时,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保持提升自我,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并为人工智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期待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与同仁们共创辉煌,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成长篇章。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姜睿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进步与普及的今天,培养该领域的杰出人才已成为我们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因此,作为一名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应当积极进取,提升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素养,并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助力人工智能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武迪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人工智能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秉承“学以致用”的原则,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张予瑶

海淀区开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是一个非常前瞻性的举措,今天启动会主要从研修规划、课程安排、课程要求等方面对工作室进行介绍。工作室的设立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将人工智能引入中学教育,显示了教育体系正在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为跨学科学习深层铺垫,AI可以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相结合,促进跨学科学习;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挑战更是机遇。知网“AI赋能教育”是对教育科研全场景进行辅助。对于教师学术研究方面、文献研究创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便捷性、高准确率的支持。教师能够通过平台个性化学习、创新教育模式,对未来教育进行有效提高。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张弘弢

经过本次培训,我深感教育在智能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我看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革新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求。在智能时代,大模型拥有超越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广度,它能够辅助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够凭借交互功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人工智能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目标。人工智能工具与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既为教师赋能,又为学生护航。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吴桐

参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培训,我深感这是一次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量身打造的成长盛宴。它不仅促进了我的个人专业发展,还为我的教科研和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华知大模型的智能化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教科研效率,帮助我更科学地评估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创新。在课程教学方面,利用华知大模型的智能备课功能,可以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案。这次的人工智能培训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机会,让我更加坚信科技是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我将继续探索和利用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 于雷

参加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启动大会,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良机,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教委领导的发言高屋建瓴,为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宛如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引路。中关村三小郝石佩老师和人大附中武迪老师作为名师工作室的牵头人,他们的分享让我看到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广阔前景和无限可能,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大门。他们的热情与智慧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让我深受启发。我期待未来能够有幸参与到工作室的活动中,与各位志同道合的老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教育的精髓,为培养更多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是落实海淀区“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实现人工智能占先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海淀区在基础教育领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发展,厚植创新人才培养丰沃土壤的有力支撑,旨在通过名师培养的方式,培育一批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充分发挥辐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海淀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能力。

未来,海淀区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为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不竭的动力。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