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非遗技艺传承、智慧农场探索......海淀学子用劳动闪耀这个秋天!

时间:2024-10-16 09:38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也是学生成才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寓教于劳,育才于勤,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金秋时节,海淀各学校正在积极践行劳动教育新形式,让学生在优质的劳动教育中感受劳动的喜悦,提升个人素养,全面发展。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

二年级师生走进谷山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技艺在心中生根发芽。在这里,他们亲手制作传统香包,了解草药的名称、功效和用途,锻炼了动手能力。

在民俗文化浸润下,舞龙和随意鞭的表演引得同学们拍手叫好。大家还在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了集健身、实战、观赏于一体的国术瑰宝——善扑术,感受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兴趣和自豪感。

之后,同学们相继体验了萌宠互动、手工磨豆浆、运送粮食、农耕劳作等田间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习了传统文化,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永泰小学 

一至三年级的同学们共同踏入南海子牧场,开启了一场寓教于乐的劳动教育之旅。动手实践,感悟劳动的魅力。同学们在小院里剥花生、煮食,感受着大自然的丰饶与喜悦。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调配简单的调料包,将一颗颗饱满的花生投入锅中,亲手煮制出美味佳肴。

同学们还参与了绘制草帽的活动,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与小动物的互动,大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与收获,更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相互支持与鼓励,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北林附小 

北林附小的“春种秋收”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耕种的全过程。四个月前,同学们在春风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一次次灌溉、除草,用汗水与行动诉说着对自然的热爱。秋收时节,他们再次相聚于北京林业大学耕读教育实践基地——三顷园,用劳动换取丰收的喜悦。

同学们脚踩黄土、头戴草帽、手拿铁锹,家长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条不紊、热火朝天地劳动了起来。拔花生、摘花生、捡花生、运枝叶,到最后的称花生,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乐趣和挑战。他们把大地作画板,用泥土与汗水作颜料,用忙碌的身影与灿烂的笑容生动呈现出一幅秋收美景。

辛苦劳作后,同学们忙不迭地将四个月辛勤种植的花生制作为一道道精美的料理,并将美味与劳动收获的喜悦分享给传授知识的老师们和协助他们播种和养护的三顷园工作人员们。

石油附小 

同学们化身为山楂小精灵,开启了一场美食“魔法”之旅。在了解了糖雪球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后,同学们将水和冰糖倒入锅中,用锅铲搅拌。在糖浆熬制过程中,大家仔细观察水泡的变化,体验了从制作到品尝的全过程。看着一个个白里透红的糖雪球,大家迫不及待地尝起来,洋溢出满足的笑容。

最后,同学们还将亲手制作的糖雪球装进塑封袋,带回家与父母共同分享这份甜蜜的喜悦。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山楂的各种知识,还让他们学会了制作糖雪球的技巧,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海淀实验三小 

同学们走出教室,踏入广阔的自然与实践基地,开启了一场融合了知识探索、自然体验与团队协作的学习之旅。

展春校区

同学们参加了南宫五洲植物乐园的自然实践活动,观察爬行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学习爬行动物知识。大家还制作了漂漆书签,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地质校区

同学们走进第五季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了劳动、红色两大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多种热带水果树的特征和生长环境,亲手绘制了独一无二的草帽,化身小厨神制作创意花样馒头;在红色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等红色革命历史。

语言校区

五、六年级同学们满怀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古典名著的热忱,开启了北京大观园之旅。在实地活动中,同学们聆听讲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走入红楼梦的世界,感受书中的场景,共同完成研学手册。之后,同学们还体验了马勺、葫芦、风筝等传统手工制作,并身穿汉服,体验拜师学礼仪式,切身感受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地实验学校 

在劳动季博物研学之旅中,上地学子以青春之名,播种希望,收获成长。在京林蔬艺上庄园,同学们开展了农事趣味运动会,并参与泥泞中的生物探秘,捕捉河蚌、田螺,了解珍珠的形成过程。

漫步庄园,享自然之趣。同学们熟练运用在学校学习的芳香百草知识,识别各类植物并深入了解它们的名称、特征及其生态价值,不仅增长了阅历,还对自然界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大家还绘制了精美的草帽,将美术教育中的线条描绘、色彩搭配、层次构建充分实践。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农业的生态认知,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双榆树一小

二百余名师生前往延庆区青山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秋季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大课堂活动。同学们首先体验了传统的农业劳动项目,包括玉米脱粒、蔬菜种植、掰玉米和拔萝卜等,感受到劳动的辛勤与不易,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价值。

在活字印刷和制作传统漆扇的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中,同学们亲手触摸了古老的印刷技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块块普通的扇面变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

在户外的广阔空间里,同学们参与了各种拓展项目,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华实验学校

同学们在朝来农艺园的智慧农场探索之旅中,体验了无土栽培、灌溉水循环和温室小气候管理等现代农业技术。在温室环境下,同学们系统学习了无土栽培的技术和相应的装置,了解了无土栽培的三大优势:节水、减少土壤侵蚀、产量高。他们还掌握了用园艺探测器测量土壤质量的方法,并现场进行了土壤质量测量。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现场搭建灌溉系统,探秘灌溉水循环。通过观察水循环,同学们回答并解决了“生活中的原水是否可以直接用来灌溉农作物”“净水需要哪些步骤”等问题。

在温室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观察智能调控系统与传感器,并学习如何根据植物的需求调整温室的气候环境,使气候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之后,大家共同搭建了温室模型,进行温室小气候管理。此次活动,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作用,增强了对智慧农业和乡村振兴重要性的认识。

社会实践与传统文化的系列学习活动,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劳动实践为抓手,让知识落地生根,让技能开花结果,真正让“劳动+教育”启智润心,让五育融合焕发生机,海淀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持续进行中,下期让我们一同走进硕果累累的采摘节,欣赏“看得见”的劳动果实。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