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近日,一零一中许可惠、邵子安、叶子瑄、籍谦恒四位同学参加了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中学组,他们在思考中获得成长,在唇枪舌战中感受辩论的魅力,在比赛中结下友谊,最终从12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半决赛,最终荣获季军。
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中学组
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是华语辩论赛事,始创于2013年,是华语辩论的最高赛事之一。辩论邀请赛旨在通过华语辩论展示汉语的语言魅力,促进青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汉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本届新国辩·中学组,共有168所中学队伍参赛,他们来自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等17个省。
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参赛辩题速览
「线上比赛」
128进64赛段
“面对“青年人断亲“现象,应该顺其自然还是调节修复”
(持方:反方)
64进32赛段
“我们应不应该相信‘相信的力量’”
(持方:正方)
32进16赛段
“能为所有的失败找到借口是好事还是坏事”
(持方:反方)
「线下比赛」
16进8赛段
“社交媒体正在撕裂还是弥合社会”
(持方:反方)
8进4赛段
“MBTI测试让年轻人更容易还是更难了解自己”
(持方:反方)
半决赛
“当代年轻人有没有追求平凡的自由”
(持方:正方)
“我们第一次参与这么有影响力的赛事”叶子瑄同学说,比赛开始前,许可惠、邵子安、叶子瑄、籍谦恒每天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下课后甚至在回家路上就开启了讨论,线上比赛需要辩论队成员们自己找会议室,在打“能为所有的失败找到借口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这道辩论题时,他们常用的会议室国庆休息了,然而紧张的辩论赛并没有假期,他们只得连夜寻觅了一间桌游室。
就这样,他们在桌游室里赢得了第三场线上比赛,同学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跌跌撞撞”闯进了线下赛。
线下赛第一场辩题是“社交媒体正在撕裂还是弥合社会”,他们的持方是“社交媒体正在弥合社会”,题目开放度很大,如何破题最为关键,而论点的精细打磨必然会带来结构上的调整。
在整个备赛过程中,队员们反复更换论点导致了大家理解上的错位,上场之前的最后一场模拟,四位辩手打得七零八碎。
在比赛结束之后,教练就立刻给大家梳理场上的辩题内容,帮助每一位辩手进行环节上的修正,大家对于论点和内容的理解更清晰了,此时已是凌晨的2:30。
在教练精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辩论队在线下16进8赛段获得了0:12的大比分战绩,叶子瑄同学获得本场八票佳辩票荣获“最佳辩手”称号。
进入半决赛后,一零一辩论队的对手也是他们线下赛第一、二场的模辩对手——上海中学国际部,实力强大的对手让大家更加紧张。
作为辩论队的“四辩”也是此次比赛辩论队发言代表的籍谦恒也十分焦虑,但他却按捺住紧张的心情鼓励队员说:今天是咱们翻越高山的日子,我们可以被他们打败许多次,但只需要赢他们这一次就可以了。作为三辩的叶子瑄很担心场上出现不可控的情况,籍谦恒看出了她的不安,对她说:所有数据都是他们赛前的成果,我们准备得很充分,现在缺少的不是技术,是勇气。
本次新国辩线下赛一零一辩论队的带队教练是2014级学长崔德方,崔教练在2014年运动会时受邀代表学校参加了一场辩论赛,后来的他招募了一些当时高二的同学,就这样,一零一辩论队成立了。那时辩论队的训练只有在每周一次的辩论选修课上进行,课余时间杨海威老师也会进行指导,即使这样,年轻稚嫩的队伍收获了许多荣誉,甚至是来自赛场辩友的赞扬——“原来都没见过你们,没想到你们打得这么好”经过一代代辩论队员的不懈努力,一零一中辩论队从籍籍无名到站上辩论赛事最高舞台,在掌声中迎接光辉的奖杯。
半决赛只差一票的结果足够看出,我们真的很强。我想把高中辩手生涯的最后时刻定格在新国辩的季军,已经是一个足够华丽的告别仪式。
——“一辩”许可惠
我们的成长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悄然发生。这次辩论赛后,朋友圈评论清一色都是“未来是你的”。以后的路还很漫长,走下去,就像李叔同的《晚睛集》里所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二辩”邵子安
3天只休息了12个小时,在半决赛临上场的这一刻,我丝毫感受不到困意,心里只有一句话“再冲一把”。
——“三辩”叶子瑄
半决赛一票失利后,看着向我走来的教练,我依旧难以控制住泪水和遗憾。但我觉得这一次有不圆满,才能让之后一零一辩论队每一代队员的接力变得更有意义。
——“四辩”籍谦恒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