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传统文化课程怎样聚焦核心素养?——“子曰”传统文化教育讲坛在石油附小开讲啦

时间:2024-03-19 10:58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字体: 打印本页

2024年3月14日,第四届“子曰”传统文化教育讲坛海淀区学院路学区小学子论坛在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教育学院主办、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学区管理中心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协办,旨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展示

石油附小教师代表樊微微、窦丽娜、马洁、田爽老师分别立足本学科教学,带来了精彩生动的课堂展示。

樊微微老师现场执教了六年级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一课。樊老师引导学生从“孔子不能决也”切入到两小儿的辩斗语言,透过语言梳理他们思维交锋的推论过程。同学们在几个轮次的辩斗角色体验中,不仅练习了文言文的朗读、背诵,还明晰了辩论“有理、有力、有节”的标准。大家抓住“孔子不能决也”,揣摩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气量大度的格局,也肯定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好奇心强的科学品质。接着,再次走进两小儿的辩斗,发现他们的辩斗也存在着以偏概全的思维漏洞。最后,结合“举一反三-追根溯源-改变行为”的思维路径再次进行了思维火花的碰撞。


窦丽娜老师展示语文研究课《伯牙鼓琴》。她以“赏千年古音、诵传世佳话——我是经典传诵人”这个情境任务为驱动,为学生搭建了灵动的学习空间。“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绝唱悟真情。”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进行合理想象,充分感受伯牙的内心,对“知音”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这节课将文言文的学习变为了感悟经典、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历程。

马洁老师以一节数学文化课《美丽的民族服饰》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各自独特的民俗文化——民族服饰。在寻找服饰中数学元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懂得欣赏数学中的美,在设计构思服饰环节中培养学生创造力,通过这节课使学生体会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极具民族特色,号召学生真正维护好我们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共创祖国美好未来。

田爽老师和六(4)班的同学们一起上了一节信息科技课《韩信点兵——初识枚举法》。为了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提升学生应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田老师以“韩信点兵”不同版本情境贯穿整节课,通过问题链、活动学习单、辅助计算小程序等多种支架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对枚举法的三要素和思想逐渐清晰,能够尝试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计算机应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学生体会了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经典诗词吟唱

“诗言志,歌永言。”古人和诗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石油附小艺术团的孩子们现场深情地演唱了《登鹳雀楼》和《村居》两首古诗。动听的歌声,再一次让师生们感受到了先祖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旋律的重新谱写和传唱,正是我们以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的美好传承。



校长主题报告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夏明霞校长发表了学校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报告——《立足传统文化,厚植人文底蕴》。学校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关注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确立了“六个一”育人目标,构建了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学校将传统文化浸润到国家课程,融入到特色校本课程,濡染到综合活动课程,实现享受学习乐趣、感知传统文化魅力、绽放个人风采的三位一体,促进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综合能力提升。同时,夏校长主张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充满中国的味道、教育的味道、自然的味道、孩子的味道。在师生共同学习传统文化的互学互动过程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绽放出精神之花。

学区领导讲话

海淀区学院路学区管理中心副主任杨蕾在讲坛上做了《传统文化润童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的精彩报告。

传统文化沙龙

传统文化沙龙由北京教育学院方麟副教授主持,海淀区实验三小马万成校长、北京林业大学教育集团高慧贤校长、北京科技大学附小刘建玲校长、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月华分校李青青校长分别对传统文化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最后,首都师范大学徐勇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专家微讲座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方麟对樊微微老师《两小儿辩日》进行了精彩、细致到位的点评,其中教育戏剧元素引入课堂的这一设计彰显了文化自信。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勇从传统文化定义谈起,阐释了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传统强调的是传承和延续。接着从教育学专业视角以“经典、常识、技艺”三个关键词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介绍。


领导讲话

海淀区敬德书院高峰副主任表达了对与会领导、专家、同仁的敬意,高度肯定了石油附小在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扎实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他从四个方面谈传统文化的思考:第一,不能孤立探讨传统文化,要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通盘考虑;第二,与多学科实现深度融合;第三,要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第四,开展教师素养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邸磊主张将“子曰”讲坛的年度集中展示和日常交流结合起来。希望在这个传统文化的大花园里,在孩子的心田中播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帮助孩子们坚定文化自信,开出大大的花,结出丰富的果,逐渐成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主力军。

海淀教委基教一科副科长刘亚欧对此讲坛活动进行了总结,鼓舞教育同仁们共同努力,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开放的心态,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具有文化底蕴,人文素养的人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子曰”讲坛坚持赓续优良传统,根植中华文化,立足时代新要求,钻研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教育新模式。

学校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努力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教化育人特征,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感染学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润泽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