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倡导家校社协同共育、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的时代背景下,中关村二小西山分校积极响应教育创新理念,开展 “悦行” 实践活动。活动借助 AI 赋能自然探索,融入运动与爱国教育,通过家校社三方紧密协作,打造多元成长课堂,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探索求知、茁壮成长。
古树联动科研 延续探究精神
本次实践承接上学期天坛古树研究。同学们抵达植物园古树区,观察古树形态、生长环境,对比天坛古树特征,深入思考差异成因。研讨时,师生围坐交流,老师引导讨论,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的钻研精神,激发探索热情。
徒步AI趣探 共研自然奥秘
一至六年级同学徒步近 10 公里。一至四年级的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按研学手册在打卡点开展活动。
科普站点,讲解员借助 AI 识别设备开展智趣游,同学们扫描植物获取信息,围绕植物知识热烈讨论,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运动站点,大家参与轨道传输、重走长征路等小组活动,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探讨策略,在欢声笑语中,同学们锻炼了身体,提升了团队默契与沟通协作能力。饭后,师生主动清理用餐区,真正做到了 “人走地面净”,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良好的素质。
亲子定向越野 挑战智慧体能
五六年级开展定向越野,家长志愿者融入班级组队。活动中,家长与孩子手持地图指南针,穿梭植物园,共同规划路线、克服困难。休息时,大家分享越野趣事,亲子关系愈发亲密。
红色亭前队课 厚植爱国情怀
步入一二九爱国运动纪念亭,一年级小朋友们迅速被亭内庄严肃穆的氛围感染。在队课上,同学们积极参与少先队知识复习环节,互相纠正红领巾的佩戴方式,练习敬队礼的标准姿势,高声呼喊队组织的呼号,为即将到来的队知识考核认真做准备。
在老师讲述了一二九爱国运动的历史后,同学们以队礼表达敬意,爱国情怀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家长志愿者心语
活动结束后,家长志愿者们感触良多。
石浠月爸爸:
作为家长志愿者特别开心能和孩子们走进社会大课堂。因为全程参与,所以有很多感触。对于一二年级的小豆包们,背着午饭,水壶,徒步将近12公里,2万多步,真是不小的挑战。但是孩子们没有哭闹,没有抱怨,一3班还有个小女孩,脚上有被开水烫的伤,穿着凉拖鞋坚持走完全程,老师、家长、同学相互帮助鼓励,身为人父,看着这一幕幕眼泪都快下来了。有心疼,更有感动!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需要“活水”,而自然与社会正是最丰沛的源泉。此次春季践行,学校以国家植物园为“课本”,以山川草木为“板书”,为孩子们书写了成长的重要一课。作为家长,我们欣喜于这样的实践教育模式,也期待未来能与学校携手,继续为孩子们创造更多“行走的课堂”!
顾腾文妈妈:
春日国家植物园之行,我和娃爸齐上阵,家校协同打造完美研学体验!
活动选址优秀、组织有序、环节设计科学。根据学龄特点定制分龄活动,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观赏桃花郁金香丁香花春色,探秘树化石亿年记忆,科普馆内探索植物奥秘。将踏青野餐与户外拓展巧妙结合,在团队协作游戏中深化友谊,于自然课堂中收获成长,实现寓教于乐的完美融合。
每一次活动都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和学校携手,共助孩子健康成长。
邱健恒妈妈: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家长看到了不一样的大课堂,和孩子一起有了别样的收获。
“悦·行”活动“走出教室”的教学方式让学习更加深刻。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集体育、德育、美育、智育于一体。让孩子在自然与历史中实现身体与精神的“双向成长”。在丰富孩子的认知的同时,提升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期待学校更多的“悦·行”活动。
杨子涵爸爸:
春游,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户外活动,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我很荣幸参加这次学校春季游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感受到孩子的努力,孩子的喜悦,孩子的成长,这是一段非常珍贵的时刻。我想,“家校共育”这四个字在此刻已经具象化了。
同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通过游戏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面对挑战。
在此,我要感谢学校及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担任了引导者的角色,更成为了孩子们最坚实的后盾。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一天。
最后,我希望学校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
宛雨霖妈妈:
北京植物园作为国家级植物园,是开展小学生春游活动的理想场所。正值初春园中怒放的桃花,金黄的迎春、艳丽的郁金香,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春天来了。尤其学校选择周二出行,避开周末和节假日高峰,人流量较少,提升孩子们游览打卡体验。
五(5)班第六小组五名成员组成,小组成员团结合作,规划路线,他们不仅是一个团队,更是一个紧密相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集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完成了今日全部打卡任务。
在任务开始初期,孩子们没有找到好的路线规划以及打卡心得,在逐步摸索的过程中,他们相互磨合,相互信任,在每一次选择路线应该如何行走行进决策时,他们都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见解,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意见,最终形成一致决定,继续前行,通过3个小时的努力完成全部打卡任务。
共同完成任务时的喜悦难以言表,午餐时大家选择安全的草坪区域进行野餐,他们交换着食品,互相品尝着美味佳肴,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信这次活动会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美好回忆,也将激励他们更加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是在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长志愿者们有幸参加到此次活动中,是美好的一天,与孩子们亲近,见证孩子们成长的珍贵瞬间,能够感受孩子们最纯真的笑容和天性,也是我们的荣幸。期待下次学校更好的活动。
郭玥烺妈妈:
2025年4月8日清晨,国家植物园北园琉璃光晕中,我作为家长志愿者带着五位六年级学生,开启了这场特殊的自然课堂。孩子们捧着地图和指南针,眼睛里闪着跃跃欲试的光,他们即将在植物迷宫中完成20个定向越野打卡点的挑战。
当队伍第2次绕回42号打卡点时,小队长的鼻尖已沁出汗珠。孩子们自发围成圆圈,地图在五双小手中传递。"指北角度调整了吗?""刚才这个转弯应该对应地图这个点,所以我们是不是在这里?..." 讨论声此起彼伏,都觉得自己的思考更正确。指南针在晨光中折射出光泽,孩子们轮流校准方向的身影,像极了破土而出的幼芽在寻找太阳。
打卡点的传球游戏中,球屡屡从绳子上掉落。每次失败都有新的调整:“我高,我换到起始点。”“下游的一定要拉直绳子!”“第二根绳子先离开,球到中间再轻轻贴上来!”看着不断试错、调整策略的孩子们,我忽然明白,所谓成长密码,就藏在孩子们团队合作中互相补位的默契里。
在最远打卡点返程时,队伍走错了路,我尝试开口指导,孩子们却集体说:“让我们自己来!”。这一刻,我深深的明白了自发蓬勃的成长力量。孩子们安慰我和自己:“很快就能纠正过来!”。果然通过观察,孩子们迅速找回方向,快乐的奔向终点。
回望整个活动,20个打卡点串起的不仅是地图上的坐标,更是少年们自我突破的印记。当自然成为课堂,挫折化作养料,那些在协商中学会的倾听,在迷路时积累的勇气,终将在未来某个转角绽放成花。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