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海淀区依据国家、教育部、北京市文件和要求,积极稳慎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改革工作。推动7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使公办教育总学位增加1万余个。
这7所“民转公”学校,均属办学水平较高、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建华实验学校、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4所学校转为区属公办学校,校名不变。清华附属实验学校转为大学举办的公办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转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并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
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的管理制度、运行模式等开始向区属公办校看齐,教育教学水平稳中有进。在转制过程中,海淀区教育两委予以全程指导,并给予学校编制、资金等全方位的有力保障。学校确定了“师资队伍不变、领导班子不变、附中和总校支持不变”及“稳定人心、稳定队伍、稳定成绩”的工作总方针,“一人一策”确定每位教职工的工作安排,让大家切身体会到政策利好。同时,坚持更高标准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语文老师孙明说:“在转制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对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极度负责。我们也愿意用好新资源,以‘爱和尊重’的理念,上好每一堂课、陪伴学生的每一天成长。”
在这次转制过程中,7所学校的干部和教师队伍也基本保持不变。为确保各校继续保持优质、特色发展势头,海淀区还启动编制补充工作,做好多元师资配置,并通过集团化办学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稳定教职工队伍,提升相关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通过组织专班,按照“一校一策”原则,分类型分批解决学校发展中的个性化问题。
人大附中分校校长徐利表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充分感受到了转制给学校发展、人民群众带来的利好,更加感受到了人民大学、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两委对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在新的征程上,全体教职工将更加主动发挥师资优势、发挥教学优长,为建设现代化强区和高品质海淀做出应有贡献。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