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体会(二)

时间:2018-09-14 00:00 中小学管理
【字体: 打印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这一讲话全然是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不仅承续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的基本认识,而且提出了“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的全新界定,通过提高政治站位,从治国理政的高度,从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角度,来考察教育改革发展。“德政工程”的功能界定使得教育改革发展更加富有政治蕴意和长久考量。
  “德政工程”的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所谓“德政”,就是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绩。《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有云:“政以治民,邢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自先秦以来,就有以道德教化为施政准则的政治主张。习总书记大会讲话以及一直以来他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政”立场观点和学说的传承、弘扬、升华。
  “德政”的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总书记曾郑重承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后来还反复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府,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厚植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他在这次大会讲话中又进一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观点,这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之一,反映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因此,教育改革发展一定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从这个意义上,习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正面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还清晰地解答了“为谁培养人”“靠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首要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德政工程”的关键在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习总书记在大会讲话中把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为“九个坚持”,高度凝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本经验,深刻总结了教育工作在实践和理论上的规律性成果,体现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又一次飞跃。“九个坚持”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准确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这是今后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纲”和“魂”。
  “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九个坚持”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组成一个结构清晰的有机整体,深刻阐明了做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和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其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九个坚持”最核心的要素,确保教育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
  “德政工程”的最终结果要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价值。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后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习总书记在大会讲话中多次提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题中之义和实质内涵。
  习总书记的大会讲话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新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突出五育并举,其实就是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回归和坚守。归根到底,基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任务,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主题。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多维度需求,离不开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和评判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尺牍和量规,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率、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确保教育改革顺利有效推进。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