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王笑梅:爱孩子的智慧

时间:2022-08-22 14:13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2022年5月7日,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第十五讲新课程在海淀教育云课堂直播。此次大讲堂活动由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主持。

此次的家庭教育大讲堂由海淀教科院科研员王笑梅主讲,题目是《爱孩子的智慧》。

在一个半小时的直播课中,王笑梅从两个大方面和家长朋友们进行分享:

一是要爱出好关系,好的关系是家长和孩子相互沟通和共同成长的基础。

二是要爱出好未来,引导家长要关注孩子一生的成长和长远的发展。

王笑梅用生动的故事和多年从事中小学德育研究积累的丰富经验,从“保护孩子的自尊”、“信任有无穷的力量”、“学习读懂孩子的行为信息”、“懂倾听才懂爱”等内容,开展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

保护孩子的自尊,是智慧

王笑梅提出,孩子开始反抗,家长要“偷着乐”,并向家长朋友分享了一位高一学生的心声:“假如我是家长,我不会总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再听话,我要培养有思想、有观点、有自信的孩子。”

对于孩子们来说,反抗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他们生存和成长所必须学会的事情。孩子需要能够对所反对的、不喜欢的、害怕的事情加以反抗。若不如此,他会陷在无法自力更生的极大危险中,变成缺乏自主或不成熟的人。

没有反抗能力的乖顺孩子,通常在往后的人生当中有很多“挣扎”,比如比较容易被霸道的老板、配偶、朋友掌控及操纵,无法对坏的事情说“不”,容易被人占便宜或利用,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家长更要分清“被动反抗”与“主动回应”的区别——

“被动反抗”是:认清楚问题

“主动回应”是:着重在解决问题

信任具有无穷的力量

对于如何让孩子学会“负责任”,王笑梅分享了一种“闭环思维”:一件事在孩子的脑海里有始、有终、有回馈。

并分享了三种方法——

1.用践行每一个承诺来影响孩子。做事不能不了了之。 

2.跟进孩子所作事情的进度。对他进行有始有终的监督,掌握他的学习进步和失误。 

3.一起建立记事本。

读懂孩子的行为信息

研究证明,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信息背后,可能有着真实的需求,例如——

1.调皮捣乱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是在求关注。

2.用一些行为来毁灭自己的孩子,背后可能在报复父母对自己生活的侵入。

王笑梅通过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中的主人公哪咤来举例:电影里,哪吒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懒懒的,拽拽的。其实他看得懂,也很敏感。只是,他每次的付出或努力往往会被他人否定甚至嘲讽,索性他就以一副无所谓的姿态给自己构筑一道防护墙,“不是我要不到,是我自己不要”,为自己守护最后一点尊严。这道防护墙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也无形中阻隔了他与他人交往的通道,所以哪吒是孤独的。他渴望被尊重、被认同、被接纳,可惜屡屡求而不得。

他的不在乎,不过是一种掩饰和自我保护,背后是深深的无助和孤独。有一个细节,哪吒喜欢双手插兜。手本是身体中最灵活的部分,能传递各种信息,将一双传递信息的手插兜里藏起来,比较隐蔽的原因是为了不让对方看破自己的内心,实质上是一种警惕和自我保护。不在乎,是最后防御和保护机制。

懂倾听,才懂爱

学会倾听,珍惜孩子与你交流的热情。倾听的目的是了解,倾听的技巧是先认同后引导。倾听不仅要听,还要思考,要有反馈,反馈是让说话的孩子继续说下去,鼓励孩子继续说,并向孩子求证他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事情已经发生,家长更要抱有同理心,并询问孩子现在最希望的是什么,尤其要注意孩子眼睛、表情和肢体的表达。

家庭德育非常重要

杰出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非常重视对孩子们的道德教育与品格培养。她认为:“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

家长要学会夸孩子,会夸才会爱,夸努力、夸态度、夸坚持、夸思考、夸习惯、夸善良等。更要做能发现孩子“价值感”的“那双眼睛”,让孩子能感觉到在你眼里他是有价值的,这一点特别重要。永远别吝惜暖暖的拥抱,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父母爱其子女,当为其计之长远

在这一部分,王笑梅强调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生涯规划,要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生涯规划中,王笑梅选取了两个点,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第一,家长最烦恼的一个点,针对孩子总是做不好时间管理。王笑梅强调: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 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

第二,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长远目标,这是激发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王笑梅强调,其实时间管理等一些令家长朋友头疼的孩子的很多行为背后,都是由于孩子缺少明确的目标,致使内驱力不足所导致的。所以引导孩子确立目标,做好生涯规划是爱出孩子好未来的一个关键点。

直播最后,王笑梅表示,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存在,爱的智慧千千万万,希望家长朋友们和我们一起,不断地学习、总结、反思,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