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5月14日,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第十六讲新课程在海淀教育云课堂直播。此次大讲堂活动由海淀教科院德育心理中心主任王瑞主持。
本次家庭教育大讲堂第十六讲的主讲者是海淀教科院德育与心理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员、海淀区心理学科带头人赵宏玉,她主要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赵宏玉讲座的主题是《陪伴孩子平稳度过“焦虑考试季”》。
大讲堂课程中,她与家长朋友们共同探讨面对孩子的考试焦虑情绪,“家长的压力及来源、家长压力好 or 坏、家长如何善用压力、家长如何陪伴与支持孩子”等具体问题。抽丝剥茧,逐一解答、分析、讲解——
考前家长的压力及来源
直播中赵宏玉介绍,家长焦虑的来源有三点:第一,父母将自己的发展与孩子绑定在一起;第二,不合理信念导致;第三,疫情反复,居家学习。而家长的焦虑也会在无意间通过言语或者行为传递给孩子,进而导致孩子焦虑情绪的产生。
家长焦虑大都表现在以下方面——
•生活上:失眠、食欲下降或上升、短期内体重下降……
•工作上:工作质量下降、对其他事情关注度下降……
•心理上:对孩子身体状况过分担忧、紧张、害怕;借故对家庭成员发脾气;担心孩子在最后时刻不努力……
•行为上:对考生过度关照、过度担忧、过多唠叨、批评、没必要的频繁嘱咐、疏于照顾其他家庭成员……
•想法上:胡思乱想、考不上好学校就完蛋了、考试当天出意外怎么办……
家长压力好 or 坏?
家长的压力,对孩子来说,究竟是好是坏?不可否认的是,当这些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时,孩子也会因为“焦虑”,身体开始储存能量,进而开始行动,使之转化为动力。
当然,情绪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这个时候,家长如何善用压力,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家长如何善用压力
在这一部分,赵宏玉给各位家长朋友提出了九点建议:
1.从系统视角理解考试分数
避免将成功与失败归结为单一因素,把眼光和视野放宽一些,看到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或影响因素。
2.把眼光放长远,避免灾难化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ABC情绪理论,很简单的揭示这个道理——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给压力一个积极的命名
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给压力一个积极的命名:“我的发动机要启动了!”进而专注、兴奋、效率高、开心迎接压力。
4.想象最坏的结果 做好心理准备
想象最坏的结果,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和不同打算。还有其他途径可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吗?付出更多的辛苦与努力值得吗?
5.学会伴随焦虑学习与生活
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意识到自己产生了过度的焦虑情绪可以列举焦虑清单;尝试平静,深呼吸5-10次;接纳焦虑,焦虑就会降低,抗拒焦虑,焦虑就会升高;不因过度焦虑而焦虑,不因产生负面情绪而产生负面情绪;焦虑的强度远远大于威胁;学会伴随焦虑学习与生活、陪伴孩子考试。
6.学会解读情绪背后的意义
学会解读孩子情绪与语言背后的意义:
孩子在你面前抱怨、发脾气——考虑焦虑,向你求助
孩子在家长面前抱怨怕考试失败——他怕失败后让你们失望
孩子感觉难度大,想放弃复习——他压力巨大,需要支持与鼓励
7.做出一小步的改变
改变行为模式的惯性与自动化,接受无法改变的,关注能够改变的。
8.合理设置父母与孩子发展的边界
设立合理的期待,将父母的发展、期待与孩子区分开来。
9.寻求外援支持
在微信群里寻求同班或同级家长,相互倾诉,会降低焦虑。也可以拨打海淀区中小学疫情心理援助热线4006101286,62576206;北京回龙观医院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00-810-1117,82951332,寻求社会心理援助。
如何陪伴与支持孩子
在考前,陪伴孩子调整好作息时间与兴奋状态,临考前不熬夜,劳逸结合;居家学习时,为孩子做好每一餐,珍惜与孩子共同用餐时的沟通机会;更要注意家庭氛围和环境,轻松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对孩子更有利;家长尊重孩子的复习安排与计划,避免过多干涉、过多唠叨、过于勤快,干扰孩子复习;同时更要相信孩子、相信学校、相信老师,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紧跟老师,跟紧老师。
当孩子持续学习出现心理疲惫期,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时候孩子的大脑需要休息与整理知识,家长应陪孩子适当运动、听听音乐放松心情,并鼓励孩子坚持到最后。
考前注意事项
• 避免生活作息考前大变样
• 不要在家里设立考试倒计时牌
• 避免考前承诺
• 不要频繁唠叨
• 考前切勿一惊一乍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