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传承优良家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家庭建设,家庭建设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是家庭建设的核心内容。
1月14日,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第三十七讲新课程在海淀教育云直播平台播出,此次现场直播课程由海淀教科院副院长宋官雅主持。
家庭教育大讲堂第三十七讲的主题是《培育良好家风,创造幸福生活》。特别邀请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中国青少年通讯社成长教育首席专家李澍晔老师授课。李澍晔也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会员,获得全国书香之家、全国最美家庭称号。他为数百万学生与家长做过成长教育,对法律、心理、家庭教育、野外生存、儿童科学探险等的相关知识研究深入,发表各类文章2800多篇,已经出版图书100多部。
培育良好家风需要充分发挥其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从而推动构建和谐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能为青少年营造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进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讲座的精彩瞬间~
家风
言传身教,树良好家风,全家爱上学习,尽心尽力培育孩子,助人为乐,共同进步,一个也不能少。
1.说文解字——家xxx
从烟火旺盛、聚宝盆、耕织传家久,书香继世长、血浓于水等方面讲解,让家长明白“家”的含义——
2.什么是家风
经常告诫自己:“这是严肃的大事”,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要明白这个道理——家风是教育孩子的根本,这个根绝对不能断。
必须齐心协力,统一高度、统一思想,竖立威信......
说话要有艺术
3.家国情怀
李澍晔将“家国情怀”解释为四个方面,即“家风、家规、家训、家史”,并通过一系列的举例,将家国情怀更加具体化——
身体力行:妈妈荣获全国当代十大孟母、爸爸两次荣立三等功、共同出版122本书、四本冰心儿童图书奖、一本正在拍电影等。
同时,列举问题给家长,让家长在这些问题中得到反思——
与孩子一起完成了家史吗?
家训、家规与家风告诉孩子了吗?
做了多少有益社会的事情呢?
志愿者?益活动?环保行动?
清明节一起去祭奠了吗?多长时间呢?
走进大自然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描写、交流,具备动口、动笔又动脑能力。 独立且有深度的思考至关重要。健康的体魄是重中之重。
100多年前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讲:“独立的思考,求学之本。”
激发观察的兴趣,激活语言描述的功能。孩子潜在的功能非常多,一般都隐藏着,需要家长引导、启发、激活,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孩子最快乐的方式——走进大自然,寓教于乐,记忆犹新。
1.走出家庭的教育——要有高度
父母尽量安排时间与孩子一起重温老一辈革命家树良好家风的情景,例如:李大钊的薪金去哪里了;走进李大钊纪念馆,看见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 妙笔著文章;夫人从来不埋怨,默默无闻,全力支持革命·····
2.走出家庭的教育——要有广度
外出时,父母引导孩子游历什么?爸爸妈妈是舵手,领航很重要——
建议家长朋友进行形象直观的沙盘演示,让孩子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推荐书籍《26280天的活法》——
让孩子牢记和谐家庭与良好家风的12个密码——
1.尊重与信任;2.包容与感恩;
3.倾诉与倾听;4.坚持与提升;
5.真爱与真情;6.赞美与欣赏;
7.兴趣与修养;8.激情与创新;
9.习惯与适应;10.理解与配合;
1.付出与责任;12.金钱与幸福。
务必要让全家人知道最终目的是:家庭和谐,培育出健康人格的孩子,需要具备八个条件——善良、家国情怀、坚韧、打铁还需自身硬、责任、勤俭、大爱、知法守法。
“树良好家风,培育孩子”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上对老人尊重,下对孩子养育,平对爱人真爱,左对爱人家人家,右对自己家人,平对左邻右舍。”防微杜渐,把小事做好。
两个提示语:闹钟长鸣、父母务必要有高度。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