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人选基本情况
常娜,女, 1981年2月出生,籍贯北京,中共党员,汉族,大学本科,一级教师,北京市六一幼儿院教师。
主要荣誉: 2014年3月作品《欢乐的小鱼》荣获第四届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2014年3月作品《学会正确使用筷子》荣获第四届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
2015年10月作品《好玩的纸杯游戏》荣获第七届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6年9月论文《小班歌唱教学研究》荣获北京市第五届“智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7年11月论文《以打击乐为载体培养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研究》荣获北京市中小学第十届《京美杯》征文二等奖;2017年5月作品《六一我的家》荣获“与梦飞翔”北京市第一届少儿歌曲创作大赛银奖;2017年3月作品《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培训》荣获中国幼儿教师优秀课件评选活动一等奖;2016年—2018年评为海淀区骨干教师;2017年度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2017年在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演讲朗诵比赛荣获三等奖;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骨干教师说课评比特等奖。
二、推荐人选工作事迹介绍
党的十九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2002年常娜老师大学毕业后,踏进了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的大门,她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在教育的伟大工程中,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一、用师德的高尚完善自己的人格
常娜老师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她自己所从事的学前教育事业,工作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常老师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加强对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要求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自身做起,倡树文明新风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幼教工作中,老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地影响到孩子人格和性格的养成。在工作中常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约束,虚心接受幼儿园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主动纠正自身缺点,改进不足。做“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模范践行者,投身于一线教学实践岗位,培养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人民幼儿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二、用无私的爱去诠释幼儿教师本色
如今,常娜老师在六一幼儿院已经工作了16年,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一名大家认可的优秀教师,欢笑、泪水都过往,惟有真爱成永恒。在这里的每一天,她说总是累并快乐着,因为在她的心中早已装满了天真无邪的孩子,因为她如此单纯地爱着他们,即使再累,每当用爱的清泉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用创新之船载送着孩子们到达成功彼岸的时候,常老师的内心都像小鸟一样快乐飞翔。这16年中,常老师理解了什么是大爱、学会了怎么用心去爱,孩子们更用他们的健康成长、毫无保留的信任和依恋回馈给她,拥有了孩子们赤城爱你的心,谁说教师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常娜老师在六一幼儿院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根深蒂固“爱孩子”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薪火传承。从70多年前的“马背摇篮”发端,六一幼儿院就立下了“一切为了孩子”的誓言,无论岁月变迁,从不曾中断,一代代教师用完美的言传身教,告诉一代代后来者什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谛。而在教师的管理上,六一幼儿院从来不会在确保一支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方面失之于宽,不得有任何侵害孩子的言行是条钢一样的严规。我们以爱为炬,暖亮童心,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坚守和对职业的敬畏。
在常老师的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大宝和二宝,他们具有典型的双胞胎特点,看上去长得一模一样,行为具有相似性。但也显现出鲜明的个性,哥俩之间天生就会使用一些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语言,牵扯着班上老师所有的精力,也影响着班集体的正常生活。 “怎么办?家长把孩子交给“六一”给予的就是一份信任,”“六一”的特色就是养成教育,70多年来的历史积淀,半个多世纪的探索践行,教育的主旋律就是爱的旋律——养成于生活,养成需真爱。决不能放弃,只要有爱心的老师,就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常老师为这哥俩可花了不少的心思。周一入园是他俩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老师尝试着把他们分开,常老师带着大宝先进活动室,抱着他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搂着他一起玩他最喜欢的小汽车,依偎在老师的怀里,大宝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注意力转移到他带来的这辆小汽车上,而且开始介绍其自己的这辆“名车”。二宝的入园情绪稍好一些,常老师就安排班上的生活老师先带她到外面去玩一会儿,等他进教室后发现大宝这么开心,很快也参与到汽车的话题中。在他们暂时分开的时间,老师们总会及时给予关注,用爱心和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看到大宝拿着小汽车在建筑区“驰骋”时,摸摸大宝的头,送给他一个夸赞的微笑,在图书区帮助二宝找来不同的书籍,鼓励他爱看书。渐渐地他们彼此之间减少了依附性,提高了好行为的影响力,小哥俩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会上厕所了,不大哭大闹了,遇到问题也会用语言表达了!有时会发现他们不为什么,走到常老师身边拉拉常老师的手,抱抱常老师,那是在说:“常老师,我喜欢你!”在师生相拥一笑的时刻定格!
三、用求实钻研滋养明日的果实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幼儿是知识的理解者,教师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教师素质决定了幼儿素质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程度,教师要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坚持科教兴国的伟大策略,需要教育培养出一批批有创新潜力的高素质人才,“终身学习”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在每天的繁忙工作之余,常老师会去阅读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书籍《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保教管理》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学习、实践也树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不在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达,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一日生活中从幼儿视角出发,关注幼儿身上有价值的焦点,给予幼儿更多的生成活动空间,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也经常把平日实践的内容进行总结,很多论文都在市级获得过很高的奖项,并在市级以及国家级书籍中出版文章,在幼儿园作为市级课题组负责人,带领年轻人一起研究。
四、用坚持的精神不断学习勇于创新
常老师从小学习音乐学习钢琴,2002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对音乐学习一直没有暂停过,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中,她从没有放弃过,在“六一”十几年工作的岁月中,其实她一直就有个愿望——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再为六一做点什么。在我院70周年的院庆这个神圣的日子里,常老师想给“六一”创作了一首“院歌”,有了这个想法,常老师的整个大脑神经中所有的音乐元素就迅速被调动起来,在激动和略带忐忑中完成了自己的夙愿。在刚开始的时间里,她一遍遍地构思着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等旋律,试图用最短的时间把其实一直蕴藏在内心深处的音符统统倒出来。 然而,常老师总觉得心中再澎湃却总是有个什么地方阻碍着、艰涩着,让她心中的旋律总是不能那么自如、写实、美好地流淌出来,很多草稿她自己不满意就不断推翻重来,这种苦恼让常老师几乎失眠。直到有一天,下班后她独自一人在“六一”院子里随便走走,穿行在一栋栋新、旧建筑间,她忽然就涌上一种别样的感觉:这些不说话的建筑,其实就是凝固的六一历史,就如跃动在其中的一个小小的音符,而这个音符似乎就是属于这些建筑,而这些建筑、树木花草、包括这样的音符,又全都是属于孩子们,这里不就是一个家么!也就在那一刻,所有拥塞的音符活蹦乱跳地全都跑了出来,如咱们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蹦跳着、欢笑着冲到常老师怀里、身边。一瞬间,歌曲有了雏形,如此真实地能给人类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六一”这个美丽的院子,在70年的时间运动中逐步铺陈开来,我们的那些房子既有空间的连续和重复,又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也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能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这首歌曲还获得了北京市首届儿童歌曲创作大赛的银奖,当孩子们和老师们唱起这首歌曲的时候,常老师的内心是非常激动的,至此这首朗朗上口的院歌已成为六一人传唱的经典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