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一所好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重点。双榆树第一小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在“生命教育”的办学文化和“成就不一样的你”的育人使命下,已拥有一支积极进取、尽职尽责的班主任队伍,但也存在亟待突破的问题和仍需应对的挑战。2月28日下午,“育心树行 立德树人——双榆树第一小学‘家校社协同提升新时代班主任师德素养和共育能力研修项目’”正式启动。
在充分调研学习需求和工作困难的基础上,双榆树一小在海淀区教委的支持下,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海淀区教科院等资源单位的指导下,研发力求实效的培训项目,目标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家校社协同共育良好生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区教委副主任吴谨、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瑞、海淀教委中关村学区主任王振惠等领导,与双榆树一小全体干部教师一同开启幸福成长新时刻。
启动会上,双榆树一小校长关红首先向大家介绍培训项目的立项背景和初心——
问题是进步的阶梯,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师德师风建设、新时代教育理论、教师生涯规划等方面,需要专业引领和具体指导,更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站在班主任幸福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学校决定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引领,在教委领导、各方专家与专业力量的支持下:
· 从班主任队伍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梳理培训专题,研发培训课程,真正提高班主任教书育人、家校共育能力和水平;
· 提高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进一步落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 在学校“生命教育”的办学文化引领下,建立一支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有智慧、有担当、有情怀、有幸福感的班主任教师队伍,育心树行,立德树人。
学校的培养初心与教师的成长需求不谋而合是一种幸福,班主任教师代表、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刘静表示——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家长们的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加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家长们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曾经家长们总会说“老师您尽管批评!”“老师,我们都听您的。”而现在我们却经常听到“老师,我认为……”“老师,希望您……”
面对理念的相互碰撞,面对家长越来越多元化的诉求,面对个性越来越鲜明的孩子们,我们要如何保持教育的专业性与有效性,如何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些都是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聆听班主任的心声之后,谢春风代表培训项目专家团队先给老师们吃了颗“定心丸”——此次培训项目力邀理论前沿、实践丰富的各领域专家,将从师德师风、师生沟通、家校共育、职业幸福八个领域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共同研讨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帮助教师们不断成长、提升职业幸福感。
与会领导、来宾、班主任教师代表一同按下启动键,双榆树第一小学“育心树行 立德树人——‘家校社协同提升新时代班主任师德素养和共育能力研修项目’”正式启动。
今年1月,作为培训项目的预热,学校举办了“育树·育人:打好人生底色”教育论坛,四位教师代表围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校协同共育、传统文化学科融合、劳动教育深入开展”四个领域进行了分享交流。此次仪式为四位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激励全体教师成为成长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终身学习型教师。
吴谨表示,新时代班主任工作与以往不同,不止有班级建设、班风建设、团队建设,还有家校共育、家校社协同,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广。优秀的班主任队伍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和家长,也是学校能够成为百姓家门口好学校的重要保证——
希望班主任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拥有对学生和家长的爱心、开展工作的技能,只有爱心与技能相匹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希望老师们在研修项目中碰撞智慧、交流经验,拿出问题共同研究、共同突破、共同进步,就必将收获一支更加优秀的班主任团队。
启动会后,谢春风为老师们带来了第一场专题培训“完善师德师风,优化教育关系——谈班主任教师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高质量教育体系之中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步入新时代,教育新阶段,党和国家、人民对于教育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学生成长需要,不断更新理念、提升育人能力,做一名终身学习的好老师是摆在每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必由之路。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