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海淀区现代化教育强区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期,是在持续高位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敢为人先、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期。
2021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海淀教育用数字,交出以下答卷。
1
1个根本遵循
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
2
2个定位
教育是海淀区的“命根子”和“金名片”。
3
3个发展目标
从发展水平上,到2025年,海淀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从空间地域上,要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区,特征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富活力、更具特色;
从体系结构上,要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特征是与海淀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区的区域目标相适应。
3个历史使命
为区域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创新引领;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北京市和全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继续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
3个提升
提升基础教育学位保障能力;
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4
4个“当好排头兵”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当好排头兵;
在利用区域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禀赋办“大教育”上当好排头兵;
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当好排头兵;
在满足市民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上当好排头兵。
4个“走在最前头”
在探索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走在最前头;
在服务国家重点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走在最前头;
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走在最前头;
在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方面走在最前头。
4个保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提高教育行政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提升办学条件;
维护教育安全稳定。
5
5大挑战
教育供给——学位缺口巨大、发展不均衡;
教师队伍——教师编制紧缺,结构亟待优化;
资源配置——教育对区域发展的直接贡献力有待加强;
治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激发办学活力;
育人模式——需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守护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5个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坚持扎根海淀,服务社会。
坚持系统设计,统筹推进。
坚持遵循规律,彰显特色。
坚持改革创新,敢为人先。
5大区域发展路径
中部核心地区辐射带动引领,北部跨越式发展,东西部两翼齐飞,南部再上新台阶。
即发挥中部核心地区辐射带动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大跨区域资源输出力度。
推动北部教育高起点发展,形成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地。
实施海淀东部学区提质培优项目,突出集团校带动和引领作用。
扩大西部地区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形成公办教育网,推动民办教育特色发展。
优化南部学区布局,总结提炼发展经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7
7项“十三五”期间巨大成就
教育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
全面育人探索实现新突破;
服务民生能力迈上新台阶;
教育综合改革释放新活力;
教育发展环境实现新提升;
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新胜利。
9
9项改革任务
1.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2.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3.教育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
4.教育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先行示范区
5.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
6.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
7.“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8.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市级示范区
9.北京师范大学“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改革”先行试验区
10
10个重点突破
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学生品德修养、综合素质、运动技能、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劳动实践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超过70%。
二是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安全优质。适龄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新增学前学位5000个,学前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比例达到95%。
三是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区域间、校际间实现高水平优质均衡,学生在优质学校就读比例达90%以上,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近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四是高中教育更加特色多样。到2025年全区85%的普通高中实现特色化发展,高标准建成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海淀高中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
五是职业教育适应性显著增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2%,教育支撑和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能力显著增强。
六是智慧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以新技术激发教育新活力,深入推进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和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七是终身学习环境更加优越。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6.1年,服务于人人的终身学习体系全面建成。
八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教师队伍全面加强。新培养10个海淀教育名校长、10名海淀教育名家,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达到98%,高中阶段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及以上人员比例达到45%,继续位于全市前列。
九是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形成40个高质量教育集团,完成学区制改革优化升级,绿色学校达标率达到80%以上,平安校园达标率保持100%。
十是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持续提升。将“双减”作为“一号工程”,取得决定性成果,优质教育供给更加充分多样,人民群众对海淀教育的获得感、认可度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10大工程
△ 点击查看大图
12
12项指标
△ 点击查看大图
15
15个主要任务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布局结构;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特殊教育优先融合提质发展;
终身教育多元立体融通发展;
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干部教师队伍;
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完善教育治理体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20
20个领军人物
新培养10个名校长、10名教育名家。
24
24个重点项目
△ 点击查看大图
40
建成40个资源共享、协同共进、管理高效、辐射引领的教育集团。
62
“十四五”期间启动62个建设项目。即推动中小学建设项目44个,幼儿园建设项目18个。同时还将接收配套校4所,接收配套园11所。
4.5万
“十四五”期间通过新建改扩建,增加4.5万个基础教育学位。
101万
“十四五”期间新增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即新增中小学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12月31日,海淀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新闻通气会召开,《海淀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随之正式发布。
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屠永永、区教委副主任史怀远、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十四五”时期的海淀教育发展。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应该说,“十三五”时期海淀教育取得的诸多新成就,为“十四五”时期开启教育强区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海淀教育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三五”海淀教育发展
7大新成就
1
教育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
完成“十三五”时期教育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区,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中小学生在优质校就读比例从70%提升到90%。
2
全面育人探索实现新突破
成为第一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试验区,创建国家级足球特色校44所,冰雪运动奥林匹克示范校18所,创建78个市级科技、艺术学生团体,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满分分布的学科更广、学校数量更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积极应对高考改革,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优秀学子,在中学生五大联赛中成绩突出。
3
服务民生能力迈上新台阶
完成两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31.6亿元,增加学前学位2.8万个,其中普惠性学位增加1.64万个,普惠率达92%。基础教育阶段学位增加4.7万个,中小学达到176所,5年增加了16所,幼儿园223所,5年增加了60所,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教育公共服务。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22对中小学实现按比例对口直升,认定49所中小学校为“新优质学校”、18所中学为“新品牌学校”,引进12所名校在北部开办分校和校区17个。与30多个国家(地区)近300所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教育开放迈上新台阶。
4
教育综合改革释放新活力
建立17个学区,学区制改革被评为全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深化集团化办学,近140个学校和校区被纳入教育集团,累计投入集团化专项资金2.87亿元。推进招生改革,在全市率先出台义务教育“六年一学位”政策,落实多校划片,推进教育机会公平。
5
教育发展环境实现新提升
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教育督导体系,获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教育部“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智慧教育发展路径。
6
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中小学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比例从17.2%提高到28%,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比例从30%提高到43%,均在全市各区中比例最高。建成特级校长24人、特级教师221人、市级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461人、区级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324人的雁阵式人才梯队。建立“人才储备库”,吸纳近千名优秀人才,辐射全区100多所学校。构建“三维四级”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建设141个中小学学科教研基地。深化职称改革,优化奖励激励,完善保障机制,投入791套人才公寓,推出了用途广泛的海淀“教师证”,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7
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新胜利
将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并发挥科技优势,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研制课程资源包9000个,搭建中小学资源平台,服务人数62万,向全国学生免费开放。
相关阅读
《规划》编制情况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