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行动ing | 发现身边可学,提质增效是目标

时间:2021-12-10 10:22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字体: 打印本页

2021年12月6日,理工附中南校区召开了“发现身边可学——双减ing,提质增效是目标”教学交流研讨会。会议由理工附中南校区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张莹主持,全体任课老师参加大会。会上文伟副校长、孟迪、王依培、徐林丽、佟牧奇四位老师发言。

一、 ”双减”之下,如何为学生赋能

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党委委员文伟副校长以《“双减”之下,如何为学生赋能》为题,介绍了STAR模式:(1)Study 学习,(2)Think 思考,(3)Act 行动,(4)Refine 改善。文副校长建议老师们在舒适区的边缘扩展自己的行动,她指出作业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关键点,而“双减”背景下单元教学设计是作业减量与提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她建议通过作业内容、作业种类、作业功能三种途径优化作业设计,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前置的观点,倡导过程性评价,把评价通过活动自然地嵌入学习过程中(活动即评价)。文副校长的讲座使老师们耳目一新,备受启发。

二、教研分享乐成长

初三英语组孟迪老师以《减,还是不减,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题发言。孟老师就“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作业质量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介绍了一些有益的做法:(1)精简基础作业(词块背默);(2)给学生布置能力提升作业;(3)多元的弹性作业(阅读类作业);(4) 特色的创意作业;(5)科学设计学案;(6)注重问题情境设置,引导学生思考;(7)设计有梯度的讲练(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8)建议优秀学生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等。

初三数学组青年党员教师王依培以《“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为题发言。王老师不仅介绍了南校区初三数学备课组设计作业的原则,还介绍了特色作业类型,同时介绍了作业评价与跟踪反馈的经验。

作业设计原则:

(1)作业形式要多样化:灵活采用口头、书面或实践性作业等形式。

(2)作业布置要“精”勿“滥”:考虑个体差异,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现阶段学习水平的作业。

(3)作业的时效性要高:作业布置要兼顾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4)作业布置要分层:设计弹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与自主性作业(选做题)。

此外,还设计了年级特色作业,包括单元长作业、素养提升类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等。

初二年级主任、生物组党员教师徐林丽老师以《“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实践》为题发言,介绍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案例:

(1)观察型作业——解剖鸡翅、观察鸟卵的结构;

(2)调查型作业——捕鼠妇;

(3)实验型作业——小鼠走进迷宫、发酵食品制作;

(4)建模型作业;

(5)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作业。

生物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做起来都觉得非常有趣实用。

体育备课组长佟牧奇老师以《双减来了,体育火了!》为题发言。佟老师说:“'双减'政策落地,迎来了体育的春天。体育火了的同时,老师们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佟老师介绍了目前学校在增加体育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项体育课程与活动,包括体育类选修课、社团活动课、运动会、课间操等。同时,佟老师也向老师们详细解读了本年度初三体育工作目标。

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张莹做总结发言,她强调善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expert(专家)、expertise(专长、专门知识)、experience(经验、经历)三者为同根词,希望每位教师力争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拥有专长、有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把握,并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促进自身成长。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以备课组为单位,进一步加强教研,持续总结提炼经验,构建团体学习、系统反思、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的学校发展共同体。

教育在改革,“双减”在行动,教师在反思。理工附中南校区师生在学校“发现教育”主张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减负增效提质的研究与实践,且行且思,努力探索,创造理工附中南校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辉煌。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