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介绍
马惠玲,女,1973年6月出生,籍贯为河北滦县,中共党员,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高中学部副校长、高中语文教师。
2012年12月被评为“河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2013年12月被评为“河北省特级教师”,2015年5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6年6月被认定为“北京市特级教师”。曾经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中小学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唐山市第六批优秀市管专家”“唐山市十大杰出青年”“唐山市十佳教师”“海淀区四有教师”“紫竹院学区最美教师”“北京实验学校魅力党员”等荣誉称号。
她现任北京实验学校(海淀)高中学部副校长,高三年级主管,兼任高三(2)(5)班两个实验班语文教学及高三(2)班人文实验班班主任。
从教二十四年来,她始终热爱学习,坚持读书,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专业化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她思想过硬,业务精良,倾注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她始终怀着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全身心投入,激情参与,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
事迹介绍
一、牢记重托,不忘教育初心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殷殷嘱托。“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马惠玲老师常思教育之本,牢记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重托和期望,从国家民族的未来和文化的传承高度来理解教育的意义与职责,深刻认识到“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的道理,从未将自己仅仅当成一名“教书匠”。她虽为一名普通教师,但心中有国家和民族,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马老师坚守教书育人岗位二十四载,始终不忘教育初心,不忘为何走上三尺讲台,坚定不移走向远方。她坚持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觉悟,结合国情结合教育实际思考当前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身边的具体问题出发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宏观思考、微观着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二、德育先行,培育学生的精神长相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马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的学生管理理念,秉持“树立教育理想,和谐中奋进,提升研究力”的教师管理理念;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思想引领、多彩活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抓手,以教师的“课题研究、学法交流、课堂教学观察交流等”为依托,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促进教师从“实践者”向“研究者”转变,从课程的“使用者”向“开发者”转变。着力打造身心健康、精神饱满、追求卓越的优秀团队。
马老师有这样的学生成长观:“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不是考试的机器,不是分数单,不是录取通知书,而是一个精神的宇宙!”她关注学生的成绩,但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成长,培育学生的精神长相!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思想是本,行为是形,本正则形立。她编写校本教材,重视年级会、班会的主题教育,思想自觉引领行为自觉,使主题教育进一步系列化、课程化。
三、大爱无疆,厚植未来担当脊梁
“选择这个职业,就是选择做一支蜡烛,除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别无选择”。这是马老师从教24年常说的一句话。她认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为学生奉献一切,而这只是应该做的而已。她从没有“觉悟”,她的这个“应该做的”标准往往是别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最高要求。马老师就是这样以她应该做的“最低标准”不断创造“最强效果”。
马老师的爱是充盈的博爱。如果您问马老师,班里哪个孩子学习最好?马老师会告诉你,谁总体成绩最好、谁数学成绩最好等。但如果你问马老师,咱们班哪个同学最优秀啊?马老师会毫不犹豫告诉你,“我们班每个孩子都很优秀。”每个学生在马老师那儿都是闪闪发光的“宝贝疙瘩”。
马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经过精心的雕琢,必会呈现出该有的价值。她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通过活动来发现学生的专长。如通过组织“‘秋之歌’的征文”“传承文化经典,诗歌朗诵暨戏剧表演大赛”“心理剧展演”“辩论赛”等活动,她发现了一批“小作家”“小表演家”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厚学生的综合素养;继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大我情怀。
马老师注意教育引导学生,希望他们真正爱上自己的特长,培养可以终生坚持的爱好,在学习之余、在未来工作之余,可以有所寄托,完善自己的人格,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马老师的爱是朴实的仁爱。马老师喜欢孔子的箴言,对学生的爱是“推己及人”的仁爱,是“宽恕”的仁爱。她经常说,“对于家庭来说,孩子是家的焦点,是家的全部希望。我自己也有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一位什么样的教师,我就尽可能地做成‘我想要的教师的样子’。”她说,虽然二十四年来带过一批批孩子,但是对待每一个孩子都要有“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新鲜感”,都要有“像对待自己孩子的责任心”,都要有“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一定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孩子的仁爱之心”。马老师,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不管是她教的还是她没教的学生,只要有问题问到她,她都耐心地解答,尤其是在作文地辅导上,好多孩子都希望得到她的点拨,所以,她的办公桌旁课间或晚上总有孩子围着她,请她指点,她总是倾情倾心倾力地给予孩子帮助,为其拓宽发展的空间。
马老师的爱是理性的智慧之爱。她说,“我热爱我的工作,我愿意为我的工作贡献我最大的智慧”。马老师把心都给了学生,把智慧都给了工作,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潜心教学。马老师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孜孜不倦,致力于教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掌握学生特点,备学生、备资源、备课件。其教案充满了个性化的设计,注重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她的课堂不是灌输是唤醒,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更是思想的滋养,精神的培育,感情的升华。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主张——从“语”入手,读出“文”,从“文”入手悟出“道”;实现魅力课堂“三聚焦”——聚焦文本﹒聚焦思维﹒聚焦精神;力求在揣摩语言中训练思维,在思维训练中启迪智慧,在启迪智慧中点化生命。
她的教学成绩优秀,她自己说,“我就是好好备课,好好讲课,好好反思,好好处理学生的作业”。几句简单的话语,却饱含马老师工作的激情,一丝不苟的态度,兢兢业业地付出。语文教学中她特别注重读写结合,她教的学生往往写作能力更胜一筹。她对待每一份作业都极为认真,学生写的内容她都认真阅读,精批细改,并且制成课件,形象直观地给学生讲解。因为她的认真,学生对语文喜欢,对写作重视。
用心管理。马老师不光对课程下功夫,对学生也下功夫,不光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还尽可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每接手一个班级,马老师第一项工作就是给每一位学生建立“马氏档案”。在建立学生档案时,要求每位学生针对自己开学初的成绩,确立新学年的奋斗目标。学生有了目标,有了源动力,上课更加专注,课下时间抓得更紧。经过长时期的目标化教育与管理,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
用心钻研。致力于教学研究,撰写论文五十多篇,多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此外,多篇论文、教案设计获得省市级奖励。为教师上示范课30余次,为教师、学生作报告,共计60余场。主持参与市级以上课题4项。
马老师的爱是影响同事的辐射之爱。
马老师注重发挥自己的辐射引领作用,通过魅力课堂展示、报告交流、课题研究、编写校本教材等渠道发挥辐射引领的作用。她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毫无保留地与他们交换意见,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她被聘为学校学法研究中心的专家,是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思想的源泉,为教师研究力的提高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同事眼中她亦师亦友,执着坚毅,追求完美。她日常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每一老师。作为年级的主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她不管任务多繁重,对工作都一丝不苟。她的同事曾经这样评价过她:“她的课堂民主而热烈。听她的课,总能看到无数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热切地注视着她,她亦用她的热情和渊博的学识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学生们畅所欲言,在言语的交锋中,在思绪的碰撞中,得以提升进步。在课下,真心佩服她充沛的精力: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年级工作的筹划与实施、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制定和完善、每月1-2次的魅力讲堂策划、青年教师指导、学科课题的筹备、众多资料编审。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即使再忙碌也依然笑对一切!”
一身正气是马惠玲老师周身最绚烂的光环,她的以身作则、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仅对每一个学生追求理想有着莫大鼓舞,也是对她周围同事的积极引领,正是这所有的一切彰显了她无限人格魅力。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可以教育孩子”。习总书记说,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马老师对于她的学生的教育,正是以爱心开始,以爱心浇灌。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她管理的全年级学生212人,所教班级60人,作为班妈所“管辖”的30人,共同拥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是家长、是社会的幸运。面对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马老师用她的包容、博爱、耐心、智慧,精心引导和培育,把所有学生都塑造为可造之材,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