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桓宽《盐铁论》
有见识的人会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智慧的人会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规。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啊,主要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中,要懂得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对于这样一种观点啊,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早在战国时期,变法的倡议者商鞅就极力奉行“治世不一道,便(biàn)国不法古”这样的理念。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这样的观点和我们今天所学如出一辙。可见,历史上那些具有超前眼光的人,都会根据时代、社会的不同,相应作出应对之策,而不是一味遵循古制,一成不变。
2013年4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这句古语。讲话原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要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力度,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要稳步推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为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增长提供保障。亚洲历来具有自我变革活力,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使亚洲变革和世界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摘自新华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