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干牢固;想要水流的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谋求国家的安定,一定要积累恩德和仁义。
我们今天学的这句经典啊,是唐代名臣魏徵在劝谏唐太宗时所说的。当时,唐朝经过多年的治理与发展,国力已经变得十分强大,而唐太宗也渐渐懈怠下来,开始出现追求享受的迹象。魏徵看到这种状况,就及时地写下了《谏太宗十思疏》,来劝告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加强自律,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在今天这句话里呢,魏徵指出,统治者只有修养自身的品德,施行爱民的仁政,才能够维系民心,使国家保持安定和繁荣。魏徵的这句话,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其中就引用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摘自新华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