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淮南子-氾论》

治国有常规,要以对百姓有利为基础;政教有常法,必须要以有效为最佳。

这句话啊,讲的是治国策略,出自《淮南子》这本书,它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整本书的思想比较复杂。各家学说都有涉及,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啊,其主张更倾向于法家。法家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也就是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这种观点与我们学的这句话意思很相近。它们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那就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利国利民、政令有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符合百姓、国情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才是顺应天道人心的。

2016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的讲话,在讲话中习主席引用了这句话。讲话原文:中国古语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秘鲁谚语说:“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天的声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将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们将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战,在2020年前确保现行标准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将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摘自人民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