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东方的天空快要破晓了,不要说我行军出发得太早。革命战士双脚踏遍青山万重,仍没有老去,要论风光景色,只有革命根据地这边最好。
毛泽东的这首《清平乐-会昌》啊,写于1934年夏天。1933年,蒋介石亲自策划了针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而当时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反对、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推行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政治和军事策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红军和根据地都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在此情况下,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啊,他在党内是没有发言权的,但他从来也没有自暴自弃、自甘沉沦,从这首词中,我们能看出这位伟大革命家的斗志与乐观,正是这样一种劲头,才使得毛泽东渡过了那段暗淡的时光,赢来了最终的胜利。
2013年1月1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话。讲话原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造福人民的美好事业,也是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智慧和力量的艰辛事业。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是要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里,我想起毛泽东同志当年写下的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辉煌成就已载入民族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摘自人民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