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期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啊,我在泗水边游赏春景。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能够轻易看出春天的面貌,因为到处都是百花开放、万紫千红的景致。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啊,表面上看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诗作。但其实,这首诗中有更深的寓意。朱熹说自己在春天到来之际,在泗水边游赏美景。但当时的泗水一带啊,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已经被金人占领了。朱熹自然不可能去金人所在的地盘游赏美景,所以这里的泗水应该有更深的含义。有学者指出,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这一带讲学,教授弟子。所谓的“寻访”呢,可以理解为寻求圣人之道。而“万紫千红”则比喻孔子学问的丰富多彩。诗中蕴含哲理趣味啊,是宋代诗歌的一大特点,这一点在这首《春日》中就体现的十分明显。

2018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诗。讲话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近70年奋斗,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茁壮成长,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摘自新华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