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期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我做事恭敬谨慎、竭尽全力,到死才算结束。至于结果的成败得失,那就不是我的智力可以预见的了。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啊,出自于《后出师表》这篇文章,是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当时正值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未取得预期成果之时。为了消除各方的阻碍,在第二次北伐临行之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献上了这篇《后出师表》。我们知道,刘备集团的最终目标是统一天下,所以北伐是既定方针。诸葛亮之所以在第一次出兵未有成果之下仍然坚持北伐,是考虑到蜀国后续人才乏力,如果自己一旦身故,没有人能完成北伐事业。所以在众人都有顾虑的情况下,他上书刘禅,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这句“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也感动了此后无数的仁人志士,激励着他们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终身。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jì)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摘自人民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