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唐甄《潜书-权实》
依靠实际行动治理国家,国家就会安定繁荣,如果只是下达政令条文而不管实施情况,国家动荡衰落。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句经典啊,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说的,论述的是治国理政的道理。在唐甄看来,想要把国家治理好,光靠动动嘴皮子、发布一些公告条令是行不通的,必须要采取实际行动,这样才能起作用。唐甄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当时官场中公文泛滥,有令不行。官府里的官员只管发文,不问落实情况,所以最后很多事情都没有成效甚至出现纠纷。面对这种情况,唐甄指出,没有落实的政令只是一纸空文,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官员必须要脚踏实地的做事,才能让事情取得一定的成果。
2011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历史上有许多空谈误国的教训,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此类误国之鉴,发人深省。【摘自人民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