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 人君所以修其心、治其身者也,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人君所以修其心、治其身者也,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王安石《洪范传》

君主之所以要修养心性,涵养德性,是因为做好这两者之后,他们才能够执掌国政,治理国家。

《洪范传》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重要哲学著作,讲的是治国理政方面的道理。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句经典中啊,王安石认为,君主必须先修养心性,涵养德性,在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之后,才能够执掌国政,治国平天下。这一观点啊,和儒家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无二致。在他们看来,要实现伟大的抱负,成就宏伟的事业,都要以自我完善为前提。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修身、修心依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修身养性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它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必要准备,也是我们走向幸福的必要条件。所以终其一生,我们都应当好好修习这门功课。

文章原文:“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古人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读书即是立德’,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2006年2月17日《之江新语》)【摘自光明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