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悬法也,法不法也。
——《文子-上义》
法律,是天下人做事的共同标准,也是统治者裁定是非的根本依据,颁布法令,是为了用来处罚不守法的人。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啊,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文子所说的,这几句话反映出了法律的根本作用。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逐渐走向文明,而法律的出现显然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跨越。法律是绝大多数人意愿的体现,它是众人共同缔结的契约。它的存在,约束了人群中的恶人,保障了好人的合法权益。文子认为,法律是天下人做事的共同标准,法令颁布出来,它的作用是处罚不守法的人。他这几句话,可谓是道出了法律的实质。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在国际社会中,法律应该是共同的准绳,没有只适用他人、不适用自己的法律,也没有只适用自己、不适用他人的法律。适用法律不能有双重标准。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各国都应该依法行使权利,反对歪曲国际法,反对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摘自人民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