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期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

——诸葛亮《诸葛亮集-兵要》

人对国家的忠心,好像深潭对鱼一样。鱼离开水就会死掉,人失去了对国家的忠心就会有祸患降临。

《兵要》是诸葛亮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总结出的治军要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啊,强调的是一个人要对国家保持忠心。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特别强调忠心这一品质呢?其实啊,这并不难理解,忠心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认同,在危险面前,你是临阵倒戈还是誓死抵抗,在诱惑面前,你是选择严词拒绝还是欣然接受,不同的选择,就会为自己所在的利益团体造成截然相反的结果。所以,古往今来,无数统治者都十分推崇“忠心、忠诚”,而那些失去这一品质的人,一般不会有好结果,因为他们背弃了做人最基本的信誉,一定会招致人们的愤恨,所以肯定会有灾祸。

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办并同中办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话。讲话原文:“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对党绝对忠诚是中办的生命线,是做好中办工作的根本点。中办是中共中央的办公厅,没有绝对忠诚是绝对不行的。中办工作做得怎么样,可以讲千条万条,但归根到底要先看这一条。要把绝对忠诚作为做好中办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作为中办队伍的首要政治本色,作为中办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古人说,每天都要问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决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歪了,更不能走错了。【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