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
上天所看见的,来自我们民众所看见的;上天所听说的,来自我们民众所听说的。
《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泰誓》这一篇,记载的是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准备出兵讨伐商纣时所说的一番话。古人认为,上天是有知觉、有意志的,统治者的所作所为是好还是坏,上天可以通过老百姓的反应认识清楚,我们今天所学的这句话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有知觉的上天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周武王的这句话所揭示的道理仍然有可取之处。那就是,统治者要想长期执政,不为人民所抛弃,就必须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保护人民的利益,只有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一个政权才能稳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016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话。讲话原文:“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同人民打成一片是我们永远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重要保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今天,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的工作和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摘自人民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