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平心,流言止焉,恶言死焉。
——《荀子-大略》
对是非有疑问时,就用过去的事情进行衡量,用眼前的事物进行验证,用公正的态度进行考察,这样才能使没有根据的话停止,使无礼中伤的话消亡。
大家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听到一些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流言,也会遇到很多是非无法判断的情况,那这时候要怎么办呢?这句经典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利用过去和眼前的事物进行衡量、验证,然后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进行考察,通过这样一番分析、检验之后,我们就会对是非形成自己的判断。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听到什么就相信什么,那肯定很容易就会掉进流言的陷阱。所以我们在分析是非对错的时候,一定要多动脑子,多搜集相关的信息作为依据,只有这样,我们对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啊。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是:“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冷战结束以来,在西方价值观念鼓捣下,一些国家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有的四分五裂,有的战火纷飞,有的整天乱哄哄的。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这些国家就是典型!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摘自中共中央党校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