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兴旺,失去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败亡。
这句话呢,是商鞅的一位朋友劝谏商鞅时所引用的一句诗。当时,商鞅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变法措施,使秦国逐渐富强起来,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是商鞅为人刻薄,得罪了不少王公贵族,而且他推行的政策越来越严苛,也引起了一些百姓的不满,所以他的朋友就劝告他改变行事作风,以免引起众怒,给自己招来灾祸。可是商鞅没有听从朋友的建议,依然我行我素。不久之后,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去世,商鞅很快就被群起而攻,并最终悲惨地死去了。他的人生结局正是因为失去人心而造成的必然结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句诗所揭示的道理仍不过时。它告诉我们: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人心的得失,永远都是兴亡的关键。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是: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说过,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摘自新华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