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期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

国家即使再大,喜欢战争必然灭亡;天下即使安定,忘记战争必然危险。

《司马法》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里面有很多关于战争的思想,都十分深刻。我们今天学的这句话主要是讲如何辩证地看待战争,它告诉我们,战争有功也有过,它是一把双刃剑。使用这把双刃剑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如果一个国家过分地喜欢战争,到处去侵略别人,那就会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伤害,最终必然导致国家的灭亡。但是另一方面,在国家安定的时候,也不能彻底地荒废军事,忘记战争可能带来的危险。否则,当自己的国家遭到别国的侵犯,却没有自卫和反击能力的时候,那也必然会招来巨大的灾难。《司马法》的这句话虽然出现在两千年以前,但把它放到今天,也依然没有过时,其中所揭示的道理,确实令人深思啊。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引用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是: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