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期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三国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聪明的人在祸患没有发生前就防范它,智慧的人在灾难将要到来时就设法对付它。

这两句话,最早出自《吴书》,晋代的裴松之曾经引用它,用来为《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作注解。它说到了贤明的人,总是能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好防范工作,把祸患萌发的苗头掐断,不让它发展;而有智慧的人,总是能够在灾难将要来到的时候,就有先见之明,想好可以用来应对它的办法。所以啊,我们必须保持积极和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所谓“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说的都是一样的道理。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话。讲话原文:“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的准备,层层负责、人人担当。”【摘自人民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