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期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吴兢《贞观政要-直谏》

防范出乎意料的事情,是国家治理的一般准则。

这句话出自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直谏》,是魏徵向唐太宗进谏时所说的。当初,蜀王妃的父亲杨誉曾在皇宫里追逐婢女,这种行为因为有失礼仪,所以杨誉就被一个叫薛仁方的官员给抓了起来,可还没来得及调查清楚、进行处置,杨誉的儿子就像唐太宗告了黑状。唐太宗听说之后,觉得薛仁方这是在故意刁难皇亲国戚,于是便下令杖打薛仁方,还要解除他的官职。魏徵听说后,就对唐太宗进行了劝谏。他说,皇亲国戚的事情本来就难以处理,如果皇帝不能秉公处理,就会助长那些皇亲国戚的嚣张气焰,引发更多的事端。事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出防备,是治理国家的一般准则,所以不应该对薛仁方进行处罚。听完魏徵的话,唐太宗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最终决定只对薛仁方做一点象征性的惩罚。魏徵的这番话呢,虽然是针对治国来说的,但其中的道理具有很广的适用性,它启示我们,做事情之前应该要尽量长远、周全地进行考虑,防备可能发生的意外,只有这样,才能有备而无患啊。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摘自人民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每一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髓。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每日一句经典导读”遵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